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剑川的”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

2018

08/10

12:05

来源

大理日报

近年来,剑川县按照“聚焦乡土,传承技艺,形成品牌,服务大局”的思路,抓好资源优化整合,强化非遗传承人作用发挥,着力打造乡土人才服务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剑川县目前各级认定公布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6项,县级8项,涵盖木雕、石雕、布扎、泥塑、剑川白曲、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东山打歌、霸王鞭等领域。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9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1名,州级24名,县级162名。

搭台子,有“场”可演。建立木雕文化园区1个、石雕文化园1个,正在建设木雕旅游小镇1个,组建46个专业人才合作社、协会,成立木雕、石雕等生产加工销售公司22个,成立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传习所等9个传习所(传承基地)。举办剑川木雕艺术博览会暨剑川木雕文化节,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旅游产品创意雕刻大赛、传统古建筑艺术成果展、民间绝活技艺展示的系列活动。开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小商品包装设计,正在筹办剑川县“手工剑川·走进生活”旅游商品创意大赛。

名匠带,有“技”可施。出台《剑川名匠评选实施办法》,评选出首批10名“剑川名匠”,成立6个木雕石雕企业名匠工作室,由名匠带头负责,分领域、分片区走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五年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84个班次,培训人才2万余人次,有效带动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如今,剑川木雕、石雕、布扎、刺绣、黑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产业总值逾3.5亿元,“剑川名匠”正成为引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立足剑川传统特色工艺,针对传统工匠不具备现行招投标体制资质要求和大批项目需要传统工匠的矛盾,通过组建合作社及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培训协议,探索开展了传统工匠“资质认证”体系,共认证大师级14名、高级18名、中级23名,让掌握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和传统工匠有“技”可施,培养帮带学徒380人次。

树自信,强“心”扶志。成立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暨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筹办“剑川传统工艺大讲堂”,使传承人和从业人员从本地白族历史人文的演变角度理解传统工艺和文化之间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内在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针对全县白族聚居、多民族分散杂居的实际,注重发挥非遗项目的扶智补脑、凝魂聚气、强心壮骨作用,依托非遗传承人组建“白曲宣讲团”,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24场次,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认同、精神支撑和内生性文化动力,注重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教育、引导、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