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尼西黑陶的“变形”之路

2018

12/19

16:55

来源

云南季

设计师石大宇应联合国开发计画署与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女士之邀,参加“世界看见”计划,在诸多少数民族工艺中,选择以香格里拉的尼西黑陶为主题,设计出延续此传统工艺、助其与当代生活接轨的方案,命名为“兴·香格里拉·风”。此黑陶系列设计品从2010年12月28日起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是石大宇发展属于中华文化设计观的一次新鲜尝试。

石大宇,著名美籍华人产品设计师。美国《Interior Design》杂志 "设计名人堂正式成员" 、《AD 安邸》杂志首届AD 100 建筑设计精英之一。1964年出生于台北,祖籍重庆,1989年从美国纽约时尚设计学院(FIT)毕业, 92年起在美国顶尖珠宝公司Harry Winston Inc.(美国纽约)任设计师, 96年获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赛大奖 (DeBeers Diamonds International Awards),同年返回台湾成立设计生活领导品牌「清庭」,引进全球顶尖设计生活物品,提供消费者与全球同步的设计美学场所。

应联合国开发计画署与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女士之邀,设计师石大宇参加“世界看见”计画,进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行动。

  过程中走访香格里拉尼西,当地以黑陶制品着称,是黑陶工艺重要的传承地,在与当地的藏族手工艺家交流的过程中,石大宇发现由于烧制方法的局限,黑陶制品有硬度不够的缺点,另外,黑陶制品种类则因为仅对应藏族文化,而有无法融入一般日常生活的局限。

  因此,石大宇建议当地政府或旅游业者应协助手工艺家建窑,改善硬度问题,并针对当地萌发的旅游观光业,设计酒店及住宿业者能大量应用的产品,连结黑陶传统工艺与当地经济层面的变化,企图以设计来带动一个新的产业,为古老的工艺注入新活力。

  为什么对尼西黑陶设计案感兴趣?这个答案也与石大宇对设计趋势的看法联系起来。

  首先,21世纪面临的设计挑战与其他层面的危机紧紧相系,如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顺应自然、环保导向的设计是未来、是契机,传统工艺的材料、备料、手工等方方面面都讲究师法自然,正是我们该虚心学习之处。

  再者,石大宇看到传统工艺因为线性传承(师徒制、父传子),渐渐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尽管艺术性可能有所提高,走入了展览及美术馆,但实用性不再,能传承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

  最后一个原因是,石大宇希望能发展属于中华文化的设计观,过去的工作经验使他发现,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设计,背后的理念最终是相通的;文化是一方土地上的人们生存与生活智慧的累积,其中的精华甚至比日新月异的科技还历久弥新。

  因此,挖掘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智慧,抽丝剥茧地保存下珍贵工艺,透过设计助其与当代生活接轨,成为石大宇的愿望与责任。此设计案定名为“兴‧香格里拉‧风”,希望能藉由设计品的发想与后续执行,带动尼西制陶产业的复兴,进而发展出当地独特的风格。

“兴‧香格里拉·风”系列设计品包含:

“赞松”茶盘组,灵感来自当地村民堆疊柴薪的方式與建筑的排水系统;

“藏地长城”立灯,黑陶灯罩上的图形呼应当地窗棂上的佛塔雕刻,底座的灵感来自当地人劈柴的支架;

“扎西”壶杯组,顺应尼西黑陶酿酒器、茶壶的原始造型,略微扁平的球体呼应著人体的曲线;

“青稞穗浪”藏香炉,启发于成捆并排的青稞呈现出的错落有致穗浪;

“酥金松水塘”洗脸台组,水龙头的造型源于当地的黑陶酥油茶罐,黑陶洗脸盆造型来自黑陶火塘,洗脸台以当地草原上处处可见、简朴可拆卸的松木青稞架为发想。

‘兴·香格里拉·风’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展现‘设计’结合传统与当代的力量,为当地的手工艺家、相关产业、政府部门提供一个将当地相关工艺转变为产业的发展方向,任其激荡创意,由他们来发挥潜藏的可能性。

“世界看见”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Dadawa女士共同发起的亲善行动,主旨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石大宇应此邀请,公益地为尼西黑陶工艺做设计、研发生产与推广。“兴·香格里拉·风”黑陶系列设计品于2010年12月28日至2011年1月16日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实品或影片播放),作为“生命向往:时间·空间·人间”大展中“人间”民艺单元的一部分。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