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走进昆明——平凡的剪纸名家张月仙

2018

01/26

10:27

来源

昆明信息港

走进张月仙老人的家,简朴而整洁。而令整个房间熠熠生辉的,就数那些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了。老人的剪纸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有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里住在月亮上的仙女嫦娥、有田间劳作的农村夫妇、有对镜梳妆的美丽少女、有稚气可爱的孩子、还有中国的十二生肖图案、花鸟虫鱼和各种代表吉祥如意的作品……张月仙说,她喜欢剪纸是源于幼时父亲的熏陶。父亲善长书画,每逢节庆时,就会剪画出各种动物、花鸟、车马……给孩子们做成好看的走马灯。旋转的走马灯闪过的一幅幅画面给年幼的张月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到外婆家的偶遇也让她与剪纸结下了缘分:

“小时候我们去外婆家,我看到一张很大的供桌,很神奇。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各种神话故事在上面,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大人们都说,雕一张这样的供桌是要吃三斗三升的辣椒面的!意思就是说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雕好。以前我外婆家住的是楼板房,人一跑或走得快些,楼板就会摇。供桌上的图案就跟着摇,晃晃的好像里面的画面都在动。大人们逗我们小孩说,那条雕出来的龙会跑到龙潭里和真龙打架!我就觉得简直太好奇了,觉得那些工匠太有本事了!我就想,如果我是男孩,我也要学。可惜我是女孩,不会雕那我可以剪嘛,能剪得出来也不错啊。所以对剪纸就更感兴趣了。”

年少时,张月仙一边怀揣着剪纸梦想,一边也要面对生活的考验。由于父母早早离世,不满十岁的张月仙就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活自己和两个妹妹,她跟人学习刺绣、学习做鞋子,每逢赶集的时候专门帮人剪别人需要的各式花样。从不会到会、从粗糙到精美,张月仙和妹妹们在绣针和剪刀的陪伴下渐渐长大了。她说:他与别人不一样的一点就是爱动脑子。

“有一次,有人要一个小孩的鞋样,要寓意‘聪明'的意思。那时我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才有这种寓意。我就绣了一棵葱,但是葱的叶子有点单调,我就想想把葱的叶子改良成了花朵,这样看着就好看多了,也满足了别人的要求,那个就是我发明的聪明花了!”

后来张月仙去当学徒学了缝纫,并以缝纫为业,一直干到退休。她天天与绣针、剪刀和缝纫机为伴,这些工作经历大大丰富了张月仙的艺术实践经验,为后来剪纸技艺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张月仙现场剪的蝴蝶

  退休以后的张月仙,重新拿起了剪刀,而那时的她已经不是为了生存而剪,而是为了剪她眼里美好的情感、剪她心里真诚的追求……她的作品开始在各类报刊杂志上频频发表,也开始陆陆续续获得各类全国大奖。后来,张月仙得到了中国著名的剪纸大家沐正戈老师的指导,剪纸技艺飞速提高,从传统的对折、多折、多方连续花样,升华为剪大幅的新派作品更有绘画感,并且融入了更多的构图思路,使作品更具独立性和层次感。张月仙说:

  “以前我只会剪乡土风情,后来加入了民族的题材,加上了人物、花草、虫鱼等等,把它们搭配起来,就有了进步了,古香古色的,这两种新旧的风格一糅合,特点就出来了,就变成了我的风格了,和其他的就不同了。”

张月仙的剪纸作品中有很多人物,有时候又需要表现出人物的情绪,就得利用手中的剪刀,在方寸之间把人物的表情刻画出来。张月仙说,这样的细节很难掌握,不过又是一幅作品的成败之处。

  “你看这幅(作品),这个女子一边在绣嫁妆,一边在等她的情郎。但是她的情郎没有来,你看她的眼神,就有了一些哀伤。她的绣针就那么插着,动也没有动,就说明她在想其他的事…。。所以这个细节你一定要剪出来,否则你剪的东西就没有意思了。”

记者和张月仙的合影

  张月仙的剪纸作品成千上万,不管剪什么,她都能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她说,关键之处在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有一次,她想创作一幅关于景颇族的作品,但是不知道如何表现景颇族少女服饰上佩戴的银器。她就天天去附近的餐馆,观察景颇族少女裙子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银器又是怎么佩戴的。最后她把这些观察剪入了一幅叫做《美酒敬阿哥》的作品,这幅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奖。

  “我平时最喜欢剪蝴蝶,我就观察它的翅膀是怎么打开啊,它停靠在花上的动作啊、它的触须的摆动啊、还有蝴蝶成群结队的情形……所以剪蝴蝶我能剪出几百种图案,而且没有重样的!”

  近十多年来,在剪纸界,她的名气可不小。可天性腼腆内敛的她却始终不习惯张扬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平静充实的剪纸生活就是她最好的“滋养品”。她说:

  “我这个人呢,比较容易满足。就是满足一把剪刀,满足一张红纸。这就是我的一切了。不管是高兴还是悲伤,只要在剪纸,一切都不重要了。”

  正在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碰巧来了一位前来拜访的孩子家长,这位家长说,他打算让他8岁的女儿拜张月仙为师。他说: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很稀少了,要是失传了就太可惜了。掌握一点这种稀少的技艺,一方面继承民族文化,一面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一举两得!”

  张月仙说,自己会认真地教每一个喜欢剪纸的孩子。她不愿当名人,她只愿在剪刀和红纸的世界里怡然自得的渡过每一天。想起已经去世的老伴许多年里对自己的支持,张月仙觉得每次剪纸,就像在和老伴对话一样--这已经是她继续剪下去的动力和源泉了。

   (文章转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