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7天剪出1.3米大作 86岁非遗传人的剪纸人生

2018

01/26

11: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后继有人,我兑现了老伴的遗愿” 

新闻速读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月仙老人家的窗户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这门源于她父亲的剪纸技艺,已经为她赢得了无数殊荣。 

在尚义街51号的一栋栋老房子中,2单元401的窗户很特别,上面有奔跑的小兔、飞舞的蝴蝶、背着背箩的姑娘……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剪纸,就像是一台演出活跃于窗户上,这户人家就是剪纸类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月仙老人的家。满头银发,一身合体的唐装,是这位86岁的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个年纪,本应该是坐在轮椅上等子孙推着出去玩的光景,但是只要有一把剪刀、一叠纸,我就能活出精神头。” 

剪纸热爱源于走马灯 

张月仙老人的剪纸技艺源于父亲,父亲是乡村教师擅长书画,逢年过节,都会剪出各种动物、花鸟、车马……给孩子们做成走马灯,旋转的走马灯闪过的一幅幅画面给年幼的张月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偶然机会,张月仙回家用纸剪了一串葡萄并受到了父亲的鼓励。此后,她经常跑到自家的后花园里,观察花鸟鱼虫的形态,剪出剪纸作品。 

9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张月仙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带着妹妹学剪一些简单的腰围花、鞋样、帽花等,赶集时让亲戚带去卖。“开始来买的人很少,嫌剪的不生动,样式呆板。”张月仙老人说,后来,姐妹俩就一整天一整天地耗在后院,看蝴蝶怎么飞,风吹过后的水潭……时间一长,她们的剪纸开始由灵气变得越来越传神,一度成为抢手货。 

后来到了昆明,当过裁缝学徒、做过缝纫工、在工会搞宣传。工作以后,张月仙就再也没有轻易动剪刀创作作品,这门手艺被搁置了30多年。1968年,张月仙退休回家,又开始琢磨起剪纸。1989年,张月仙加入了全国剪纸研究会云南分会,成为唯一一位来自民间的剪纸大师。

7天剪出1.3米大作 

今年6月,用了7天时间,张月仙老人剪出一幅长达1.3米的作品。“左边的老龙是龙王,要表现出它的威望,所以设计上就将胡须剪得特别长,下面的小龙调皮,还有一半身子在水中,一副要跃出水面的感觉,尾巴翘着朝向老龙,中间的盘龙是母龙,两边的龙头都统一朝向盘龙,头顶白云,下游海水。明年是龙年,特意花了2天时间设计出这幅作品。”张月仙老人说,还有一幅放大的3.3米的以龙为主题的作品,目前在泰国,当地人正寻找上好的红木,以这幅剪纸作品为模型雕刻成木雕作品。 

这位只读了一年半书的老人,剪纸中的字体喜欢用篆体。“别说识字,我还发表过文章。”她说,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上,还刊登了她一篇三千字的文章《乡土生活赋予我剪纸创作的灵感》。 

技艺有了传承者 

迄今为止,老人的剪纸作品成千上万,奖状证书码起来有一米多高。“确切有多少,我真没数。”张月仙说,“剪纸是门艺术,让它传承下来不容易,对于荣誉我看得很淡。”老人教授过的学生将近5000人,正式入室学徒有9个。要真正传承下老人的这门技艺,至少10年。 

3岁就来跟老人学剪纸的魏佳怡,如今已经6岁,这个老人的关门弟子,也是最有潜力的徒弟,跟着老人登台剪纸一点也不怯场,凑热闹的市民,总喜欢逗这个可爱活泼的孩子,一会儿让她剪蝴蝶、一会儿剪窗花,即使没学过的花样,她也能眼珠一转,“喳喳喳”几下就剪出个八九不离十。一天,老人在家教小佳怡剪纸,孩子突然伸出手指要跟老人拉钩,“奶奶,我发誓,一定学会你的所有技艺。”老人心里一阵暖流涌动,勾住小佳怡的手指肯定地说:“我也发誓,一定把你教会。”最后老人还补充了一句:“有你挂着我不死。” 

原本一直担心自己去世后,这门技艺无人传承,“毕竟这不赚钱,要传承需要很大的毅力。”如今,老人看到了希望。“再过十年,小佳怡可以继承我的全部衣钵,我就能完成老伴临终留下的所有嘱托。” 

每次剪纸就像与老伴对话 

2002年的12月,张月仙的老伴弥留之际,拉着张月仙的手说:“你跟我说点什么吧,一定要说。”张月仙拿出两个杯子倒满白开水,举着杯子说:“这一生人你我都不喝酒,今天就以水代酒,我们干了。”“好!干了,以后你要带好孙子,把这身本事传下去。”老伴一饮而尽,杯子一放,倒下了,就像熟睡一样。 

 “老伴liujia080148.jpg还在时,每天初初刚睡的时候,脑海里、屋顶上,很多花样、作品就一幅一幅地转动起来,一个梦够我剪一个月。”张月仙老人说,那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很多好作品都出自那个时期。自从老伴去世后,张月仙老人一个多月没动剪刀,直到快过年了,看着家里一片阴霾,张月仙老人提起剪刀,剪出两只仰着角,斗志昂扬的羊和喳喳报喜的喜鹊。那年是羊年,那幅剪纸就叫“喜洋洋”。 

 每次剪纸,都好像是在跟老伴对话,这一直是张月仙老人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孙女从小跟老人剪纸,现在在美国从医。“比起剪纸,救死扶伤更适合她。”话语中虽有惋惜之意,但老人说她还是更乐于见到孩子们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孙子们都各有成就,我可以跟老伴交代。” 

为救儿媳半价卖出珍藏品 

儿子是智力残疾,儿媳大病不断、小病连连。今年以来,为了操持这一家子,老人体重直线下降,瘦了八公斤。六月份的时候,医院给儿媳下病危,上面标注着十多种病,从来不会急的老人也懵了,前前后后医了十几万块。张月仙老人说,从那以后,她都不大记得日子了,只能以儿媳住院、好转、出院等大事情划分时间段。为了给儿媳治病,维持家里的正常开销,老人瞒着家人半价卖出了一百多件自己“压箱底”的作品,那都是多年积藏下的珍品,一股脑全卖完了,老人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不过转念一想,只要全家人都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 

 “本来答应一家公司,过年前,剪出1000件窗花,可以挣4万元贴补家用,但是一直忙于照顾儿子和儿媳,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做,到签合同的时候,只能临时打了"退堂鼓"。”现在,张月仙老人的剪纸作品交由一家文化公司代卖,卖价3000元。“这也是迄今为止卖价最高的作品。”张月仙说,如果儿媳病情稳定些,在春节前,她还能再剪出四幅作品。除此之外,老人明年最大的念想就是要把我国56个民族的形象剪纸设计出来。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