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寻味楚雄 遇见南华

2019

03/21

11:03

来源

云南季

春去秋来,夏种冬藏,在“野生菌王国”南华海拔2800多米的深山里,空气中混合着树叶、泥土、青草、木屑的潮湿味道。云南季小编一路向西走进楚雄,为您寻找南华深山里的“秘密”。

图片1.png

▲当地彝族饮食 

在当地百姓的推荐下我们前往了楚雄南华,找寻最本真的楚雄味道。

我们来到南华他宜武乡认识了一名地道的彝族人—四贵。四贵家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日常饮料有酒、茶,以酒待客。住房有瓦房、茅草房、土掌房、垛木房、麻杆房。住房多为院落式,正房住人,两厢多作磨房和畜厩。衣食住行极具民族味道。

 

四贵家的春:春暖花开,甜味悠长

如今正是南华春暖花开之际,漫山遍野的野花正肆意的绽放着,为农民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南华的深山蜂蜜,最是出名。我们跟随彝族老乡四贵一道,来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大山深处,探寻深山里的养蜂故事。

图片2.png

▲四贵在照看蜜蜂 

一路上,驱车一个半小时,沿路都是颠簸不平的山路,剧四贵介绍,村里因居住的人比较少,又离城市较远,所以还没修起来公路,老乡们出门一般都是要步行半个小时左右,才能走到有车经过的地方,等待进程的顺风车。

这样艰难的路途,更加激发了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四贵的家,这是一个叫他宜武的村子。群山环抱之中,让整个村子显得,安静而祥和,看远山如黛,耳闻近鸟,正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由于时间有限,四贵决定带我们去往离家最近的一个养殖地点。步行半个小时,从路旁一个斜坡下去,四贵其中的几箱蜜蜂便藏在这深山之中。四贵告诉我们,在这周围的几个山坳之中,他养了一百多箱蜜蜂。

这样的分散养殖,有利于蜜蜂能够采到足够多的花蜜。而他的一百多个蜂箱,是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用一棵棵整段直径大约60厘米的树干,挖空制作而成。这种当地称作水冬瓜树的木质坚硬,带着草木的清香,没有其他气味,特别适合拿来做成蜂箱。

 图片2.png

▲当地用水冬瓜树制作的蜂箱 

每年春天,当山里的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时候,就到了蜜蜂采花酿蜜的最好时节。四贵那时便会每天去不同的地点查看蜜蜂养殖情况,取出蜂蜜,酿制好,半个月进一次城才拿到城里去销售。

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工业的污染,新鲜的野花,优质的蜜源,是蜂蜜品质上乘的根本保证。四贵家的土蜂蜜,也因此而花香浓郁,甜味悠长。只要一拿到城里便会销售一空。

 图片3.png

▲蜜蜂正在酿造蜂蜜

 

四贵家的夏:温润潮湿,深山美味

六七月正是雨水最丰沛的季节,四贵的姐姐阿月是一名采菌人,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上山采菌,而今父母年迈走不动了,她又带着儿子上了山,说起来已经采了20多年菌了。

 图片4.png

▲阿月在寻找松茸 

每年6月雨季来临,松茸一朵一朵纷纷冒头,阿月一家便搬到山里搭个简易的屋棚住了下来。直到8月末雨季过去,整整三个月衣食住行全都在山上。

晨曦徐徐,白雾蔼蔼,阿月一家背上竹筐,迎着朝露,踩着湿软的落叶,向山林深处进发。进了山大家就要分开,各走一条山路,只有这样才能采到更多的松茸。

每天这个时候,老伴都会把手上的干粮递给阿月,嘱托道:“这两天雨太大了,要小心着山体滑坡,下面那个溪里树都冲倒了几棵,差不多12点来钟么回来吃饭了。”阿月对我们笑了笑,“这个山太深了,手机收不着信号,得算着时间回来呢”。极致的美味,往往藏在山的最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图片5.png

▲潮湿的土壤中隐藏的松茸 

在茂密的灌木从中穿梭,一会衣服就被露水打湿,好似淋了一阵雨。高品质的松茸很难寻找,找到往往是靠运气。阿月说,“有时候四五个人从这点走过,一个个像瞎子一样哩,后头过来那个人远远就看到了。”“哇,这里有一窝,你们来看嘛,这个松茸有8-9厘米了,可以采了。”阿月轻轻扒开周围的草木枯枝,用木棍尖端以柔力撬起松茸,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篓里。

 图片6.png

▲阿月小心翼翼地取出松茸 

在阿月眼里,松茸娇气得就像刚出世的“小精灵”,采的时候得非常小心,不能用锄头、铁锹这些工具,会造成污染,破坏松茸的生长环境,明年这里就不会出了。采摘起来后,把周围的树叶湿土扒拉着盖住菌坑,这是当地人采松茸的规矩,以这种方式保护松茸的菌丝,延续大自然的馈赠。

 图片7.png

▲松茸刚出土混合着泥土芳香 

有同事好奇,松茸不是可以生吃的嘛,饿了咋不吃。阿月愣了一下,“舍不得,城里人才吃得起呢。”在菌农眼里,这一年吃饭、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指望着这份收入来支撑。沿路回到山上搭的简易屋棚里,儿子在火堆旁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早饭,阿月洗手准备吃饭。

说是早饭,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几个烧洋芋,饭头上蒸了几块腊肉,一晚青菜汤。松茸的保鲜期很短,新鲜的松茸才能卖个好价钱。刚扒拉了几口饭的儿子,急匆匆的放下碗筷,装上早上采好的松茸,骑上摩托车出发送到山下的云南季合作点,当天要打包发出。

经过顺丰的全冷链运输,新鲜松茸快速到达北京、上海、重庆.....喜好美味的人们,取下新鲜松茸,用有机茶籽油慢煎至微黄,迫不及待夹一片放入口中,爽滑细嫩,仿若冲激岩石的清流,浓郁香气,令人瞬间置身松树密林。

 图片8.png

▲南华深山“娇气”的小精灵 

在这绵延的雨季,云南季团队和阿月一起,一根棍子,一个竹篓,一步一个脚印踏在南华的高山之上。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穿梭,拨开树根附近的枯叶杂草,为你寻找山中的精灵。

 

四贵家的秋:秋风习习,羊肉飘香

彝族是个崇羊的民族,羊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羊是美好、善良、吉祥、财富、公正的象征,民间的许多风俗习惯都渗透着羊文化。

例如,羊汤锅、烤全羊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佳肴。彝族服饰丰富多姿,形制各异,服饰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但以羊皮、羊毛为原料制成的衣、褂、毡则更具民族传统和特色。除此之外,彝族的婚丧中也会用到羊来祭祀等。

 图片9.png

▲在山上肆意奔跑的黑山羊 

所以,在南华,黑山羊养殖是很常见的养殖业,彝族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头羊。我们驱车前往南华县云台山村他宜武村的一路上,随处可见彝族大叔赶着成群结队的山羊在路边放羊。听四贵介绍说,虽然现已是秋季,花草树木都逐渐开始凋零,但路边、山上也有很多野草可供山羊食用。并且为了使山羊健康茁壮的成长和繁殖,村里的农户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山野里,在马路边赶着羊群,来回步行几十公里。

而山羊们也是一个个身手矫健,轻松地爬上小山坡,进行觅食。靠着山上的各种树叶,和杂草来填饱肚子。四贵说到,村里的山羊养殖都是不喂饲料,平时除了放养再村子周边让它们自由觅食外,也主要喂食一些秸秆和粮食和甘薯。再加上山羊平时白天自由奔跑、在户外“运动”,直到晚上才会在主人的吆喝下进圈休息。这样的养殖方法进食习惯和所以看上去这些山羊外形虽然都比较小。但是山羊肉质紧实,味道也极其鲜美,膻味很小,较一般圈养的山羊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图片10.png

▲黑山羊在草地上自由觅食

而羊肉,不仅是我国人民主要食用的肉类之一,胆固醇含量很少,寒冬吃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冬季进补的佳品。而南华的黑山羊养殖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养殖方式不同,出上述的那些营养价值外,肉质更为细嫩,更适合体虚胃寒者。

 

四贵家的冬:冬日暖阳,匠心腌制

12月的南华,西南暖湿气流被西边的横断山脉阻挡,南华享受着一年中最舒适的冬日暖阳,四贵家云开山村他宜武村的火腿也在上演着新一轮的变化。

在祖国的西南,我们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了彝族老乡四贵的家。路程虽然不远,但山路足够曲折。四贵的先辈们已经在这大山深处生活了上百年之久。

 图片13.png

▲他宜武乡一角 

 每天早晨,四贵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抬着玉米来到猪圈,喂养这四头已经生长了快一年的猪。它们体格虽然不大,但肉质足够结实。看得出来,四贵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在离春节还有90天的这段时间里,四贵的一家容不得一丝意外。这四头猪,是他们一家一年来辛苦劳作的最好回报,也同样是在大山深处腌制火腿最上好的原料。

 图片15.png

▲四贵正在给小猪喂食 

跟随四贵来到家里,传统而古老的彝族房屋样式,散发出浓厚的彝家气息。屋里火坑中烧着柴火,让整个屋子显得烟雾缭绕,强烈的刺激着山外来客们的泪腺。但也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一年365天不间断的柴火燃烧,成了彝族传统美食烟熏火腿的又一关键之源。

 图片16.png

▲四贵在查看火腿的腌制情况 

四贵的家里,木质的房梁上挂着去年冬天腌制的火腿,在昏暗的灯光映衬下,金黄的火腿显得格外诱人。火腿的晾干,四贵也得格外小心。太干燥的晾干环境,会让火腿的肉质变得干而坚硬,口感不佳。湿度大的环境里,火腿又容易变质。四贵和家人显然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一技巧,在干湿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火腿肥而不腻。

直到今天,大山深处的彝族老乡们和四贵一样,一直秉持着一年养猪,一年腌制的传统过程,为的就是当烟熏火腿,这道美食来到人们餐桌上的时候,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火腿的所有期待。

 图片17.png

火腿腌制好放在屋里风干 

一年过去了,四贵的一年也在火腿的香味中结束。四季轮回,生活往复,下一年,云南季的寻味之旅又会去到哪里呢? 

(责任编辑:朱倩;张志豪)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