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碗窑村里有个容记:每件都难做 也要做最好的陶

2019

04/25

18:16

来源

云南季

用手抚摸茶杯,你能感受到它的细腻。轻轻抬起茶杯,底款用印“容记”二字清晰可见。他说,我没有擅长的哪类,对我来说,哪一类都难做。在碗窑撲心斋工作室,我们与他面对面品一壶茶,听他讲述他与紫陶的故事。

品一段紫陶春秋

  “音如磬,明如水,亮如镜,光鉴照人,古朴典雅”描述的就是建水紫陶。作为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建水陶已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当我们在欣赏每件陶艺品的同时,也要去追索它的历史,去品一段紫陶春秋。

  紫陶是建水的一张无处不在的名片,在建水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看到它的身影,路边的招牌、道路中间的紫陶雕像、大幅悬挂的宣传广告牌……紫陶已经融到建水的骨子中,就如同友人之间的玩笑,“我家以前是做豆腐的,后来我喜欢上了紫陶,就一直做紫陶了”“哈哈,你们建水怎么不是豆腐就是紫陶”。

DSC_1964.JPG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建水紫陶开始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这个西南的边陲县城,投向了古老传统的紫陶工艺品。

紫陶窑.gif

  提起紫陶若是不到碗窑村逛逛,就枉到建水了。碗窑村里随处可见的就是紫陶,品种繁多的紫陶摆放在架子上、柜子里、街边供你挑选。

  容俊杰工作室就位于碗窑村内,他工作室楼下的墙上镶嵌着紫陶碎片,构成了一种另类的装修风格。走进容俊杰工作室便看到紫陶展示柜,柜中摆放着不同品种的紫陶,煮器具、茶具、花瓶等大大小小跃然眼前。

建水陶从泥之涅槃开始

  女娲用泥土造出人类,泥土来自大地,它是有灵性的物体。泥土的灵气经过了漫长的年月,衍生出了紫陶。容俊杰说:“建水的泥不像其他地方泥土具有矿物质。”建水紫陶泥料来自五彩山。山上的泥土分为了五层,分别是:红、黄、青、白、紫五种色彩,所以有“五彩云”之称。

DSC_2002.JPG

  泥料的挑选是制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容俊杰所使用的五彩泥做出来的陶会很细腻,手感都会不一样。”

  “不过,它没有可塑性”,他说。泥土过于细腻,泥料的质地就会偏弱偏软,不能像其他陶器那样灌浆注模,拉坯的难度也高,更难以制作大型器件。

C0059_6.gif

  追寻溯源,建水陶的制作要从一堆泥料开始。工作室里的陶泥其实早已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初,紫陶艺人把泥料收集好后敲打成末,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泥料配好之后就放到大缸里浸泡,不断搅拌,然后过滤3、4道,过滤完后再换更细的筛子再过滤,等到细腻像牙膏一样,就放到大缸里醒泥、发酵。这过程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经过过滤、筛选之后的陶泥,要想成器必先劳其筋骨,像揉面一样揉到“腰酸背痛手抽筋”的时候,泥土就完成了重生,为之后建水陶的制作奠定基础。

成也一毫米 败也一毫米

  容俊杰在大学里面就对紫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就来到了碗窑村开始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DSC_1942.JPG

  问他有没有擅长制作的时候,容俊杰认真的说:“我觉得每件都难做,因为你在制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无法控制的问题。你很难去预料到是哪里不对,陶的情况只有出窑之后才能知道。”

  做好一件陶不是一件易事,建水紫陶的工序细数下来有6大工序,20、30道小工序。因此,建水陶都是分工合作,紫陶艺人们各司其职,保证自己的工序不出任何问题。

C0059.gif

  在撲心斋工作室看到了许多残次品,你若不仔细观察,你都不会发现它的残次。残次往往都是细节之处,一毫米的裂纹都让它归为残次品。“一件作品要细微到‘一毫米’的范围里,保证不出问题,一件作品的好坏也就是"一毫米"的事儿。”容俊杰说。

C0059_3.gif

  他和他的团队与这一毫米死磕,雕刻艺人全神贯注,周围有人走动也不见她分半分神;拉胚艺人眼手配合,手在感触,眼在衡量;粘接艺人在台灯下细细琢磨,不放过一丝裂纹。

挑战让他把陶做到极致

  看到展示柜中精妙绝伦的紫陶,感叹它的造型美观、触感细腻、图案刻画细致。大家啧啧称赞的背后,是紫陶手艺人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DSC07839.JPG

  容俊杰一直都在坚持传统紫陶的制作,“我现在壶的制作上最多的都是学习古人的器型为主,然后不断的积累知识和养分。说实话这个过程漫长和累的。”

  去年年初,一位做茶的朋友抱怨建水陶的盖碗很难用,找不到好看又好用的盖碗。他认为建水紫陶的盖碗大多都是厚的,重量重拿不起来。容俊杰听后就尝试去攻克这个问题。

C0059_4.gif

  他在研究盖碗的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刻填环节,刻的太深修不薄,刻的太浅容易漏色,保证不了装饰图案的完整性。等到刻画的问题解决了, 烧制的时候又出现新的问题,盖碗经过高温的烧制后,容易变形,开裂。容俊杰和他的团队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和突破。最终,容俊杰的坚持并没有白费,他做出的几件作品的重量只比瓷器的重量高10g,可以说是已经做到极至了。

  他让一团泥有了型,让它如玉般精雕细琢,如纸般挥毫云烟,从此泥就成了器,有了新的使命。他器物的精美得力于他的坚持、他的较真、他的死磕,如他所说,坚持的过程是很累的,但他甘之若饴。

(责任编辑:余志佳)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