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这位云南竹编大师用竹篮养金鱼

2018

01/26

15:01

来源

搜狐网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在竹编大师李加林的手中,竹篮打水不再是天方夜谭,他的竹篮子里,常年养着几尾小金鱼。

贾神仙”的竹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于中国人,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中的植物,更是一种清秀俊逸的人格,背后深藏着淡雅超脱的精神寄托。于是乎,国人尤其文人墨客对养竹、咏竹、画竹、赏竹偏爱有加;而因一手竹编绝活享誉当地的李加云对于竹子的爱,则是将竹子编织成一件又一件美妙的艺术品。

在李加云的故乡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竹编之村茴香村已如宜良烤鸭一样远近闻名。青葱竹林环抱之中的茴香村,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竹编,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在编织生活中常用的篮、筐、篓。茴香村的村民李加云,是家族里第六代竹编传人了。

bd2613974022db5.jpg_r_640x480x70_a62c902d.jpg

为什么茴香村的人们都会竹编呢?李加云说这与一位“贾神仙”密不可分。宜良的竹编被普遍认为产生于明代,随着当时驻军屯垦规模的扩大,由江南大量传入滇中。据《宜良县志》与民间故事,相传几百年前,距离茴香村六七里路的地方有个温泉寺,有位姓贾的篾匠在寺里出家。平日里,贾篾匠最喜欢用竹篾编织小鸟、蜻蜓和蛤蟆等,编得那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久而久之,大家都称他“贾神仙”。

据说这位贾神仙的得意之作就是竹编灯笼,这灯笼里外三层,繁复交织,风吹不灭、雨淋不息。温泉寺中有一个叫何小斗的火工道人,见了贾神仙的绝技,就拜其为师,习得了竹编绝活。再后来,茴香村的李氏又拜何小斗为师,于是成就了竹编世家。这门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手艺,传到了李加云手里已是第六代。

有记忆起,李加云就看着长辈们日复一日的破篾,年复一年的编织,不知不觉间,十一二岁的李加云就会竹编了。光阴如梭,这一晃,李加云编竹子也有40多个年头了,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而他也成为云南颇有名气的竹编匠人之一,成为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遇上日本竹编大师

在茴香村,人们习惯了编织背篓、筐子、簸箕、蔑帽、萝等生产生活工具。李加云这一代篾匠刚好遇上市场大发展,塑料、玻璃制品的大量出现冲击着茴香村,竹编手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李加云回忆,当时村里很多人都放弃了挣不到钱的竹编,下海经商。那些经商的人大都发了财,盖起小洋房、开的是豪车。而李加云,选择了坚守,日子很清贫,甚至有时要靠妻子养猪养鸡来补贴家用。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失传,要一代代延续下去。”李加云舍不得放下竹编的手艺,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创新,让竹编跳脱出传统的日常竹编,让其拥有艺术的全新美感,同时兼具实用性与家居装饰的功能,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

u=1986234985,957485550&fm=214&gp=0.jpg

与此同时,李加云在2006年迎来了竹编生涯的一个绝佳的机会,那就是参加联合国反饥饿组织的竹编手工艺培训。这让他遇到了恩师——日本国宝级竹编大师八木泽正。这场冥冥之中的遇见,让李加云完成了从“篾匠”到“竹编手艺人”的蜕变。

“当时我们村里许多竹编能人都去了,一到那里老师就要求我们按照做竹编的工龄站队,我的工龄算是里面最长的,且有着20多年破篾的功底。老师布置下来的破篾考核,基本我都拿第一。”李加云骄傲地回忆起当年接受八木泽正指导时的情形。八木泽正要求李加云破一段竹子,并对他说:“李先生,这段竹子你要破90条篾片。”最后李加云破了130条,很圆满的130条,所以老师也比较看重他。

53c35f6d214334ef6ce4313a19aaa861_600_600.jpg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八木泽正每年都会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宜良集中指导云南16名竹编手艺人。其间,授课的过程也十分有趣,竟然要用到3名翻译,八木泽正用日语授课,然后首先翻译成英语,接着翻译成中文,最后还要翻译成宜良话说给这些宜良的竹编手艺人。

说起这位恩师,李加云很激动,“他个子高高的,胖胖的,浓眉大眼,一看就有大师风范。他做人很低调,百问不厌。他很鼓励我,虽然我们是师徒关系,但他一直叫我李先生。”

李加云从恩师八木泽正那里学到了非常多的竹编方法,从传统的胡椒叶、象眼块,到青海编、铁丝编、松叶编、梅花编、葫芦编等。李加云的竹编作品也越来越具有工艺之美,逐渐有收藏家来买他的作品。

竹编鱼缸滴水不漏

对于竹编,李加云越来越娴熟,他心底的一个梦想也越发强烈。“小时候爸爸编竹子,我在一边问他,可不可以编个不漏水的竹篮?他说谈何容易!那时候起,我就觉得一定要试试看。”

李加云说的试试看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他这一试就是10来年。10多年里,李加云反反复复试验这个让人“不可思议”的竹篮,为了不漏水,必须挑战极限,将竹篾破得极薄,薄到放在报纸上方能读出报纸上的字。然后,经过层层严密的编织,编到8层时,李加云试验了一下,这个竹筐真的滴水能不漏。李加云非常欣慰,儿时那个不可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竹篮打水滴水不漏,这样的天方夜谭竟然成真,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想来亲眼看看这竹编的鱼缸。

aba51b434657bfb5.jpg_r_640x428x70_01a777a7.jpg

2016年4月15日起,昆明顺城购物中心与拾翠联袂举办“昆明顺城购物中心 2016艺术周暨拾翠中国手艺复兴计划”,李加云被邀请到活动现场,展示了他以竹编鱼缸、竹绣梅花为首的一系列作品。

现场,很多观众围在竹编鱼缸前啧啧称赞,不过也有人质疑:是不是中间有夹层,不然竹编的筐子任它编得再严密,怎能做到滴水不漏?李加云听了一点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讲解起来:“不止你们,之前好多人说是不是里面用了防水材料?是不是里面有个瓷盆?我说没有,你看它是很柔软的,如果用防水材料涂过,每当用力弯折时,防水材料就会折断;即便是有点渗透,但它还有好多层,所以它就可以把水密封住。”李加云更是现场拿起竹篾,演示了起来,他最薄的竹篾可以搁在报纸上看到字,他最细的竹丝可以穿过最细的绣花针,让大家心服口服,看得目瞪口呆。

李加云说,之前有人出价20万买下竹编鱼缸,还有人看了他的竹编鱼缸,当下提出要拿自己开来的豪车换这个鱼缸……李加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40年做一件事,就是竹编。现在我会去一些高校授课,一天200多元的课时费。但我不会卖我的竹篮。”李加云说,竹编鱼缸的工艺十分复杂,成功率也很低,3个月才编出一个,而成功率只有1/10。至今,他一共只有两个竹编鱼缸。而在恩师八木泽正身上,李加云不止学到竹编的技艺,更是学到恩师身上的傲气,“钱买不到的东西挺多的”。

wKgBs1eiv36AfZy7AAEzgXMvrz816.groupinfo.w600.jpeg

一辈子一件事

近年来,李加云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包括一些高校和一些工作坊,交流和碰撞之后,李加云有了很多新点子,比如:竹编与皮革的组合,这样新奇的包包还真是让人期待。李加云爱喝茶,他灵机一动,在云南著名的鹤庆新华银杯外加上一圈细细的竹编,这灵动的竹包银茶器让人耳目一新。

李加云说:“竹编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竹编没有模具,是不可复制的手艺,竹编作品要靠想象力,脑、手、心一体。”这些年,李加云陆陆续续收了不少徒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竹编艺人?李加云笑笑道:“说实话,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我看到了世界级的大师八木泽正,他把竹编做到最巅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都要收藏他的作品,这个对我的启发是最大的,所以我就横下一条心来,要把竹编做出它的价值和文化。”李加云说,做竹编需要三颗心,一颗不畏失败与困难的坚强心,一颗热爱生活享受竹编的创意心,一颗默默无闻持久追求的耐心。

而他这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竹编。

    (文章转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