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牦牛 藏族人的全能帮手

2019

01/02

14:19

来源

云南季

  藏族有句谚语: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而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的身影。

  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为了藏族同胞们最重要的朋友,也成就了藏区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等基本生活保障。可以说是,藏族驯养了牦牛,牦牛养育着藏族。

  早在西藏原始宗教——本教中,就有这样的传说: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岗仁波齐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

  人们传说岗仁波齐的山褶,就是牦牛的背脊。这个传说充满了对于早期世界的想象,也充满了人们对牦牛出现的好奇。

  其实,牦牛作为高原的运输工具,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西藏阿里的象雄遗址处就曾发现牦牛驮鞍的残片。

  2000多年来,牦牛驮着牧人的家,四处游牧,甚至在古代战争中,牦牛还曾成为过勇士们的坐骑。

  甚至,牦牛这一形象还进入了藏族的创世纪传说。在藏区广泛流传的《斯巴宰牛歌》中唱道,“牦牛的头颅变成了高山,牦牛的皮张变成了大地,牦牛的尾巴变成了江河”,“斯巴”是宇宙或宇宙大神的意思。

  在高原历史的遥远源头,牦牛的形象是与藏族人民重合在一起的,被誉为“高原之舟”、“高原之宝”、“高原之魂”。在高原人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牦牛的身影,处处都离不开牦牛。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藏语中被称为“哲曲”,意为“母牦牛河”,曾有人把长江水形象地比喻为牦牛奶。

  现今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被认为是藏族的发祥地,藏族最早的先民部落被称为“六牦牛部”。在至今的藏族宫殿——雍布拉康的壁画上,还画着牦牛的图案。

  对藏族同胞而言,牦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牦牛被藏族人民称之为“宝贝”,是因为它浑身都是宝,而每一宝都又无私地赐予了人类,可以说是,从出生到死,贡献了一切。

  从外形上来看,牦牛的长相憨厚,秉性忠诚,情怀悲悯,力量坚韧,气魄勇悍,它以自己的生命去尽自己的使命,它的这种形象也已经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

  衣:牧民们穿的是牛皮牛毛

  食:牦牛为人们提供肉、奶及其乳产品,酥油、奶酪等食品。

  住:牧民们住的是牛毛帐篷,用的是牛毛绳具、牛皮口袋。

  行·运·耕:牦牛是牧民驮货运物、乘骑的主要工具。

  烧:高原上的主要燃料。

  在藏族与牦牛相处的几千年中,牦牛不但是一种物质现象、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牦牛文化。

  牦牛文化,就是指在牦牛背上驮载的文化。当佛教进入西藏,再度兴盛,在众多的岩画以及寺庙的壁画、唐卡和法器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牦牛的形象。

  在西藏许多著名的寺庙圣地,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萨迦寺、哲蚌寺、古格王朝遗址、东嘎皮羊遗址等,那些千年遗存的壁画当中,都绘有牦牛的图案。

  其中,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讲的就是在莲华生大师的开启下,人们从猎获的野牦牛嘴唇的咸味,发现了北方高地的盐湖,此后人们就到那里驮盐了。

  在西藏高原的牧区乡村,到处都有挂在门楹上的牦牛头、绘在墙壁上的牦牛画、刻在山野上的牦牛图,这些都有镇魔避邪的作用。

  在以文学方式赞颂牦牛的作品中,以珠峰脚下的绒布寺每年萨嘎达瓦节期间举办的牦牛放生仪式上的说唱最为经典。

  说唱词是由十五世纪绒布寺上师扎珠阿旺单增罗布首创的,流传了几百年。这个仪式先要调集四十多头牦牛,再从中选取七头毛色不同的牦牛,赞颂主持人先在牦牛腰椎上面用线缝上不同色质和写有不同经文内容的经幡。

  之后,由赞颂主持人一边唱着《牦牛赞》,一边在牦牛身上用朱砂画画,并在牦牛角头、角腰、角尖、额头、眼部、耳部、鼻梁等部位涂抹酥油。最后,给牦牛喂食糌粑、青稞酒等,在“咯咯嗦嗦”声中,圆满结束《牦牛赞》的唱诵。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