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大理白族扎染丨白是苍山雪,蓝是洱海水

2019

11/13

17:55

来源

云南季

大理---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优秀的文化遗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离下关城区38公里的路程,地处滇藏公路旁,当属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落。

1

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潺潺的院落流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出,古朴而又幽静。“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的庭院形式构成了当地最有特色的白族民居。

刚入周城,青色的石板路镶嵌着圆润的鹅卵石,在细长且弯曲的乡间道路两旁,到处可见淡雅素净的白族扎染小店。小店的老板们你吹两句散牛我搭两句白话,客人来了吆喝两句,生活方式实在宜人。穿过路边的店铺,深入院落,你会发现,刚刚所闻所见可见一般,这里才是文化的出产之地,是白族纯手工扎染传承人大展拳脚的舞台。

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周城涌现出了以陈意辉为代表的一群周城纯手工扎染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8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陈意辉扎染传承人自2000年伊始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纯手工扎染的衣钵,由起先的抗拒到现在的投入,用他的话说就是“入这行便爱上了这行,没有开始便不知其中意义重大。”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的传承之路。

一针一线一天地,青瓷白瓦,蓝天白云,土腥味儿的板蓝根将一套套素裙挂上天空的颜色,是自然的味道更是自由的味道。板蓝根,便是传承人手中的画笔。

板蓝根实质是种中草药,草本植物,开紫粉色小花,颜色美丽动人,始于野生,后来被周城染布人家大面积种植,于每年三四月间收割备用。于白水清洗,浸泡出汤,按比例加入生石灰或工业烧碱将其搅拌均匀沉淀,弃其上层白水,取其下层沉淀物方可做“画笔”。

可食用的板蓝根燃料使得一件件的素衣白布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浓墨重彩,轻笔淡画,无论是红笺白信里的欲言又止还是日出日落下的山盟海誓,都抵不过一青一白之间的碧水一色来得纯洁淡雅。

制作一块扎染布,是一个说来简单也不简单的过程。据扎染师傅陈意辉介绍说,扎染最难的部分当属设计,只有一个好的设计才能“画出”好的扎染图案。陈意辉师傅,年过四十,曾担任过云南艺术学院教学老师,有着独到的设计理念,现如今,负责设计图案的是自己刚满27岁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未婚妻。

设计当属扎染的第一步,第二步,需要扎染师傅用古法传承下来的针法将图案用针线缝起来。最后一步就是将扎好的素布浸入板蓝根溶液里,晾晒拆线,图案就出来了。扎染的原理就是,用针线将不需要染上图案的部分扎住,染料渗透不入染布里,图案方可成型。

陈意辉师傅现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的艺术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用他的话说,他是孤独的,他的作品也是孤独的。他的作品不能机械化大量生产,每件都是孤品,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早在十年前与前妻离婚的他承受着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将女儿慢慢抚养长大,现如今女儿上高中,自己也找到了后半生的伴侣,他想自己不再孤单,也让自己的作品远销外地使孤独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大理白族纯手工扎染来自于生活的灵感,于一草一木之间,于花鸟虫鱼之中,于生活信仰之内。一缕缕素布经过画板、打板、印刷、扎花、脱浆、染色、拆花、晾晒等步骤算是成品了。这其中蕴藏的不只是一件成品的光鲜亮丽,其背后更是一枚匠人的用心良苦,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更包含了一颗淳朴的传承之心。

22

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赶马驮货走夷方、下海捕鱼都成了老人摆古的话题,但白族纯手工扎染的技艺一直沿袭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扎染手工艺在新时期大放异彩。

20

现如今,社会昌盛,百业发达,科技昌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农村,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模式,金钱利益的驱使之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改行从事高利润的行业,放弃工序繁琐产量低下的纯手工技艺。面对周边形形色色的诱惑,陈意辉从来没有过转型的念头,他说,绝不能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断送在他手上,在祖辈的传统纯手工扎染技艺上,经过创新和发展,他研究出了几十种花纹,植物、动物、图腾、结合生活场景一副一花纹,每一副图案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瓦一屋一家人,一针一线一素布,一院一人一文化,世世代代的白族儿女在默默地坚守着,传承着,怀着的是传承人淳朴的传承之心,承载的是数千万中华儿女们的文化信仰。

(责任编辑:解银桦)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