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苗族花山来赶会 对歌斗牛爬花杆

2020

11/24

15:51

来源

云南季

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涌入花山场。围绕“花杆”跳三步舞、蹬脚舞,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等,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倾吐钟情,一旦相爱,即互赠信物,直至缘定终身。

相传在古老的部落时代,黄帝是汉民族首领,蚩尤是苗族首领。黄帝和蚩尤发生大战后,蚩尤败北。苗民被打散,被迫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流亡民族。为了使苗民族人团聚,重建家园。蚩尤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到:汉族不会吹芦笙。于是他用竹子做成芦笙,让法师到山顶上吹奏,同时,在山顶上高高竖起花杆来,以此方法召唤流亡四方的苗族人民。流落的苗族听到熟悉的芦笙吹奏,于是顺着声音靠拢、汇聚。当看到高高的花杆时,当失散的家人团聚时,他们激动得又唱又跳,点起篝火庆祝这喜庆的日子。此后,每年的那段时间,他们都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以庆祝当年的团聚。这便是关于花山节由来最广泛的传说。

花山节的活动非常丰富,在几天的节日中,当地的苗族居民开展着属于自己的狂欢。 

“踩花山”先要立花杆,无杆则不成花山。花杆是用一棵直的杉树做成的,高约30米,刮去树皮,修去枝叉,仅留丛青翠的树冠,然后立埋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在距杆顶二三左右的地方,挂上红、黄、蓝、白四色长幅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奖励爬杆优胜者的芦笙、猪头和几斤白酒等。定花杆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

花山节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对歌。对歌,其实是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式。当斗牛、赛马、爬花杆等传统活动在陆续进行的候,一些性急的咪哆早就“一心二用”心猿意马了。他们暗中已经物色好对歌的对象。他们边走边看,四处游动,向物色好的巨标靠拢。来到姑娘身边便打开花伞罩住姑娘,清清嗓子,轻轻哐起音调婉转而深情的情歌。被雨伞罩住的姑娘,耳朵留神地听着,眼睛档档地打量对方。如果感觉不称心就保持沉默或者略唱一二句,客气的谢绝,如果中意,就柔情的回唱。

 一起进行的斗牛活动也是苗族花山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体现苗族人民崇尚坚强有力和健壮体魄,寄托着苗族同胞对来年风调雨顺、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

 当地人还会举行赛芦笙的活动,这是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种娱乐形式。五彩缤纷的花山场上,到处是优美动听的芦笙曲调、轻快悦人的芦笙舞姿。

 苗族花山节在2014年被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节庆活动,已经变成苗族群众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群众展示自我、释放情怀的地方。在苗族聚居的地区,男女老少都与花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花山节的内容和形式已经由原始的、各民族同胞参与的大型节庆活动,演变成为屏边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独特品牌和名片,成为人民津津乐道的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