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一苦二甜三回味,白族人的茶道哲学

2020

12/01

10:43

来源

云南季

爱茶的中国人,拥有着悠久的品饮历史,从唐至今,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早已从简单的饮品,变身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喝茶思考,感悟人生,是我们所推崇的哲学精神世界。

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

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据樊绰撰写的《蛮书》中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其中添加花椒、生姜、肉桂一起经烹饪饮用的方法,与发展至今的白族三道茶极为相似。徐霞客曾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注茶为玩”指的是三道茶的艺术性,“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则是三道茶的头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

相传,在苍山脚下,有一位名叫杨诏月的老木匠,他有一徒弟,木匠认为他的徒弟只学到了他技艺的半分。有一天,他给徒弟出了一道题:让徒弟上山锯木,并把木抬下山。烈日当头,徒弟锯木途中饱受折磨,师父却不允喝水休息。日落西山,木已锯好,此时老木匠给了精疲力尽的徒弟一块红糖,语重心长的说:“这叫先苦后甜,学手艺和做人是一样的,你要好好领悟。”这个故事在大理广为流传,也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白族的三道茶演变为白族前辈传授技艺的礼俗。

制作三道茶的方法与寓意都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菒”,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等等的诱惑。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所以,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在2014年它被列入了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也在2018年建立了三道茶的传习所,定期开展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承培训活动。活动不仅仅单纯的传授白族三道茶制作技艺,还结合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文化渊源及茶道文化等进行系统教学培训,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这种特别的茶俗。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