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姚安坝子腔丨田间地头诞生的民歌

2020

12/25

16:56

来源

云南季

云南楚雄姚安城旧称光禄古城。民间说“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可见姚安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姚安人粗犷热情,待人爱憎分明,除了具备彝族人的性格特征外,还特别喜欢唱山歌也称为调子。在春耕的时候,他们一边犁田插秧,一边引吭高歌,久而久之就自然的把放牛歌和秧歌溶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姚安坝子腔,姚安坝子腔与时下名声远播的“海菜腔”齐名。

姚安坝子腔多在野外和田间演唱,演唱时以笛子、二胡和打击乐器伴奏关于唱词,形成了犁田踩粑的牛歌坝子腔,栽种薅秧时唱的白话坝子腔;唱词分为主词和副词两个部份,主词之前有一句普遍使用的(仁义、小妹、小哥等)开头语作为导入。唱词土语不断,内容简约,具有民间性,叙事唱词十分的口语化,形象逼真,妙趣横生。坝子腔的音乐使用多是高音,演唱者大都用小嗓,有的大、小嗓结合使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姚安坝子腔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曲调高亢、抒情、优美,演唱形式从单一的对歌,发展为演唱、歌舞、说唱、戏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段优美的坝子腔,往往可说一件事、讲一个人、论一个理。演唱坝子腔时,常以“你说仁义”、“小妹”、“阿哥”等作为哥头衬句,除上下两句正词外,还根据正词的内容和韵脚,中段出现垛叶子部分,即说唱性歌段,又称“加花”、“垛板”或“疙瘩腔”,节奏感很强,这部分内容多属口语,组词自由,一气呵成。在农耕时节,人们边劳作边演唱,这些田间地头的坝子腔既可以解闷,还可以增进交流,兴致高、对得上,便直起腰板多唱几段,对不上或者赶工,就埋头弯腰干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坝子腔这种苦中作乐的农耕文化,也悄然转移到了舞台、广场、公园以及农家小院,专业艺术家们也不断赋予坝子腔愈加丰富完善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也遭受着冲击,失去了诞生坝子腔的环境,它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开展坝子腔的培训,前后组织百人对这种传统的民歌进行系统学习,还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对姚安坝子腔的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它的传承形势仍然严峻,如何让这种东西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