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滇西的神秘傩文化

2020

12/30

17:38

来源

云南季

在我国的湖南、江西、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广泛的傩文化分布。扎根于民间,极具晦涩、神秘之特征。大理白族人民的“耳子歌”的舞蹈,就是傩的一种表现形式。

“耳子歌”是白语汉译。白语“耳子”意为憨子,“歌”意为舞。在表演“耳子歌”时,“耳子”全身用棕皮包裹,非人非兽,既有特具灵性的一面,暗示可以通天;又有憨傻的一面,以示无知无畏。

表演时者腰部棕皮系有麻绳,悬挂着通常挂在牛马脖子上的大铃铛及猪尿泡(喻男性生殖器),手上分别拿笊篱、杵棒、锄头、连枷、荨麻等生产生活工具。表演中“耳子”朝东南西北“跳四方”挥舞荨麻四下抽打,以示驱邪逐秽;在席间穿梭跳唱、打诨逗乐,示痴傻状;在与“父亲”角色的问答过程中则巧妙地用道具、对白来表现家庭生活、野外劳作、男女交媾等情态。“耳子”的表现纯真拙朴,憨态可鞠。表演一般由“耳子”三人、“耳子媳妇”三人,老倌、老妈、厨官、春官、江湖郎中等角色组成,伴奏一般以打击乐和唢呐为主。

耳子歌整个活动分三场,第一场“耳子闹宴”,分别以“三吹三打”、“狮子贺棚”、“央客入席”、“上菜舞”、“耳子抢红肉”等展开。

第二场“耳子闹婚”、有“拦彩门”、“拜喜神”(生殖崇拜)、“点菜名”、“耳子舞”、“审案”等表演。

第三场“耳子祈福”、有“祭土神”、“起五方土”、“送土神”等表演。

耳子歌活动需30分钟左右。活动时间为晚上,活动地点在办婚事人家的大院和中堂内。所写的对联和表演中的对白都是用白语(这次表演为达到语言上的交流,采用土汉话),唱的调子是云龙调(白族山歌)。对白和点菜名的恢谐语言,不时引起场上阵阵掌声和笑声,从愉悦的活动中给观众得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家和万事兴”的传家法宝。

傩的仪式,都离不开歌舞形式和面具服饰等相关器物。为增加娱乐性和功用性,“耳子歌”也使用了大量的道具和有特定含意的服饰。在这里,用棕皮包全身的“耳子"暗示了人美的一种懵懂。聪明的人们用蒙着脸的方式,把诸多“明白人”碍于脸面不好启齿的话语借一个“傻子”的形象,得已表达。通过与耳子的对答,把许多不能在"正第人”之间直接表达的物事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送福迎祥,娱神娱人,联络族众,和谐邻里。“耳子歌”活动把民俗、礼仪、娱乐结合起来,纵情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也是白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特色文化表现。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