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拉祜族服饰

2021

01/18

15:10

来源

云南季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

拉祜族服饰源远流长。古代拉祜纳支系男女成员皆身穿长袍,拉祜西的男女穿短衫裙子。清代雍正年间编撰的《景东府志》卷三载云,拉祜西“女短衣,以带缠腰,下着麻布密褶裙”。说明拉祜族服饰自古代就已开始分化。 

在云南澜沧等拉祜族地区,男穿黑或蓝色对襟短衫,用银泡或银币(半天)、铜币做纽扣,黑色、蓝色的布包头或戴瓜形小帽。澜沧县拉祜族男子戴的帽子,用六至八片正三角形蓝黑布拼制而成,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边,顶端缀有一撮约1 5 公分长的彩穗垂下。有的不戴帽子,则用黑布长巾裹头。成年男子还带一个烟盒和烟锅,身挂一把长刀。同汉族、傣族接触比较多的地方,拉祜族男女也喜欢穿汉式和傣式服装。

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祜族“普巴”)。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头,在包头两端缀以线穗,有的则是包大毛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数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两端都用色线绣上花纹。 

近代渊沧江东西两岸各地拉祜族妇女多数会纺纱织布,据说澜沧江西岸的拉祜族学会纺织技术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纺纱工具主要是木制手摇式纺纱机,纺织工具主要有腰织机,迄今澜沧江西岸部分拉祜族仍旧使用。织布(锦)前在地上插4根专用小木桩,搭成一个架子,把一个形如蓖子的织布用具绑在木架上,在它的下面装有一个木框,防止织布时线团下掉。织布时把棉线排列在“蓖子”齿上,线的一端系于木桩,另一端则系在腰上,呈经线,用一个中间厚两面薄的精制小木板横穿经线,用手穿梭,然后用打纬刀(木或竹制)打紧。

用这种方法织成的布幅窄,一般只在2尺以内,有的甚至更窄。刚织出来的布都是白色的,拉祜族人将这些白布染成蓝、红、黑等各种颜色,多数喜欢用植物染料靛蓝染成青蓝色和黑色。染料除使用本民族传统的配方之外,有的从其他民族那里购人,20 世纪50年代之后由政府贸易部门供给。自制的土布缺乏机织布那种精致、美观等现代化工艺特征,但它的优点在于牢实耐用,柔软暖和,适应拉祜族山区的生活环境,因而深受拉祜族人的宠爱。

现代拉祜族服饰已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服饰不因等级不同而有区别,从上层人士到普通百姓,其服饰都是统一的,具有明显的全民性。男子服饰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它主要由短衣、对襟上衣、右襟上衣、长裤(大裆裤)、包头、圆形小帽(无檐帽分成人型和儿童型),多喜欢穿胶鞋。妇女服饰不仅保留了传统式样,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可具体分为长衣长裤型、短衣筒裙型和长衣筒裙型三种。

早期拉祜男女短衣皆由四片青蓝布或黑布缝合而成,用布条结衣扣,制作简单,随着织染条件的逐渐丰富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加之审美观的不断变化等,使人们有能力美化服饰,不断出现了用各色布块及彩带等组成的美丽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在衣襟边沿、背肩、胸围等部位的长衣和短衣。特别是白银在拉祜族地区流通后,各种精美的银泡及银制吊子、纽扣、手镯、项圈、耳环、耳坠等等,成为拉祜人特别是拉祜妇女喜爱的服饰和首饰用品。用银制饰品镶嵌的女式长短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另外,品种多、色泽鲜艳的各种织锦挎包,不仅是拉祜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拉祜族工艺美术的象征。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