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文山彝族的盛大节日

2021

01/19

14:26

来源

云南季

“跳宫节”是富宁地区彝族古老而盛大的民俗节日。“跳宫节”是他称,本族称为“四月节”或“六月节”。流传在富宁县木央、里达、板仑等彝族村寨中。

关于跳宫节的来历,大致说法是:古代彝人为了逃避官府驱赶和屠杀,集体向滇南各地流亡,在逃亡路途中,遭遇官兵追杀,彝族先民埋伏在金竹林,以金竹为弩,击退敌人顺利逃亡到现居住地,为了纪念顺利逃脱、感谢金竹的救命之恩,各部族将顺利到达现居住地日期定为全民欢庆的节日“跳宫节”。如新华镇格当村白彝支系祖先于正月来到此地,故定于正月举办跳宫节,板仑高白彝、木央白彝支系相继于4月与6月迁来,故定于相应月份举办跳宫节活动。

节日第一天要先举行请鼓仪式,由那公(寨主)、宫头(总管)等人身着古装,带着准备过节的村民去请那摩(年纪最大的头人)起铜鼓过节。那摩应允后,便领着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烦经,虔诚祭祀,然后才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连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众人载歌载舞,簇拥着把铜鼓抬到节日跳舞的地方—宫坪。

宫坪的场中心栽植一蓬金竹,由三圈篱笆围护着,是吉祥的象征。每个宫坪有那公一人,宫头二人,马牌二人,由他们主持跳公活动。此外,负责跳公事宜的还有宫头的妻子和假设的七大将军。其中,那公是世袭的,职责是主持跳公的仪式;宫头则一年一选,一人只能当选一次,并且一定是结过婚的,职责是负责当年跳公的行政事务,跳公时,宫头夫妇在前领头;马牌由成年男子轮流担任,职责是维持秩序。

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那摩击鼓三下,宣布节日开始。小伙子骑马跑十二圈以后,两个葫芦笙手作向导,吹起跳公曲调,由宫头与其妻领头,然后是那些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两路纵队,翩翩起舞;象征当年指挥作战的七大将军则身着古装,腰挎战刀,手持号铃,护围在外围;人群中那四个反向而行的巡逻哨,手持武器,不时与宫坪两头手持长矛的假想敌人进行武打;担任马牌的人则热情地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加人跳公的行列。人们伴着音乐,和着鼓点,围着金竹热情地跳舞。饿了累了,便停下来吃点糯米饭,尝块肉,喝口酒,然后继续跳舞。夕阳西下时,跳公活动进人尾声,人们排成几路纵队,呼着号子围场而转。站在场中的那公则号召大家时刻警惕,建设和保卫家园。

当晚,人们要结队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贺节日。第二天晚上则到各家各户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户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青年们则扮演成各种鸟兽,让大家追打。节日的最后一天俗称“过三朝”。中午,由那公组织全村寨各家户主,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鸡杀狗,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祭祀结束后,还要举行“送鼓”仪式,由那公率领众人载歌载舞地将铜鼓送回到那摩家里。这时,节日方告结束。

彝族人民重情礼,尚刚强,跳公节反映的就是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另外,彝族最崇拜祖先,认为其灵魂不灭,可以保佑子孙得福。因此,跳公节以祭祖开始,以祭祖结束,表达了彝族人民祈盼祖宗保佑,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

从节日内容、服饰、舞蹈等方面都无不表露出彝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具有很高的价值。富宁地区白倮支系跳宫节仅为两天,但是位于板仑乡龙迈村高裤脚白倮支系的跳宫节却是形成一个从正月到冬月的9个节日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程序最为完整,民俗内涵最为丰富,成为富宁跳宫节活动的代表。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