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多民族的口述民间文学《九隆神话》

2021

02/04

17:19

来源

云南季

九隆神话,其记录最早见于东汉杨终的《哀牢传》,主要通过文献记载和口头传承流传至今,其中包含的原型主要有沙壹、鱼水、感生模式和龙图腾。本文运用原型理论,通过探究九隆神话中的原型,探析神话背后隐含的哀牢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共同心理。

东汉初期,九隆后裔柳貌为哀牢王。柳貌借使臣朝贡东汉之机表达了其归属汉朝的意愿。汉明帝派三府掾吏写作《哀牢传》以资参考,却未能成书。后由朝吏杨终回到家乡蜀郡成都拜访哀牢王使臣,从使臣口中听得九隆神话,并最终写到《哀牢传》里面。自此,九隆神话就从口头文学进入了历史文献,成为云南最早的由历史记载的族源图腾神话。九隆神话最早见于《哀牢传》,现今见于最早的文献是《华阳国志》,迄今已有2000多年。

九隆神话记述了母亲沙壹怀孕、诞生九隆、沉木化龙、龙舐九隆、九隆为王、九隆兄弟成婚、哀牢的民族习俗、九隆世系等具体的民族文化事象,概括地记载了哀牢民族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生活风貌,成为哀牢民族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作为族群起源性图腾神话,九隆神话具有极为重要的人类学价值。它反映了沙壹时代和九隆时代的文化事象。沙壹象征着哀牢民族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捕鱼象征其生产方式主要为渔业。触沉木怀孕意味着当时母系氏族社会还处于群婚阶段,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沉木则象征性器官男根。“沉木化为龙”意味着哀牢王善于利用华夏族图腾去博取族民拥护,并以此神话获取汉朝的信赖和亲近。九隆被推举为王,象征着男性开始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其政治制度是王位推举制。九隆兄弟娶十女子为妻意味着当时的婚姻制度还处于部落之间的比较固定的对偶婚群婚阶段。“种人皆刻画其身”表明哀牢民族有纹身习俗,“衣皆著尾”则体现了哀牢民族的服饰特点。总之,九隆神话揭示了哀牢民族的图腾崇拜、婚姻制度、民族来源、经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交流、九隆世系等原始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内涵诠释了民间文学的独特价值。

九隆神话是哀牢民族的始祖神话,一直以来,哀牢民族都从古老的神话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与生机,包括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都广泛流传着九隆神话。面对当今全球多样文化的冲击,传统社会中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心理呈现出弱化的特征。现如今的保山地区曾是古哀牢国的首邑腹地,通过研究九隆神话,可以强化保山人对本民族的集体认知,找到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民族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