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基诺大鼓制作技艺

2021

02/20

17:20

来源

云南季

对基诺族来说,鼓就是民族图腾,就是民族魂魄所在。洪荒之曲和巫风舞韵伴随着鼓声律动起伏,神秘而震撼的基诺传奇被演绎地淋漓尽致。天地间,苍莽粗犷的民族气质随着鼓动徐徐荡漾,回味阵阵。

在基诺传说中,玛黑玛妞从大鼓里走出来,繁衍了基诺后代。因此,基诺族将大鼓视为圣物和神器,是基诺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制作大鼓、摆放大鼓,对基诺族来说都是非常神圣的。需要先祭祀鼓神,再制作、移动大鼓或者敲响大鼓。基诺族视木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我们较为熟悉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祭毕,由一人双手执鼓槌边击边舞,另有若干击、击镲、伴舞伴歌者,跳大鼓舞时的唱词称“乌悠壳”,歌词多为基诺人的历史、道德和习惯等内容,舞蹈动作有“拜神灵”、“欢乐跳”、“过年调”等。大鼓是基诺族的礼器、重器和神物,只能挂在卓巴(寨老)家的神柱上,制造大鼓要遵循很严格的程序。

首先,要选一棵好树,择吉日杀鸡祭神后砍树,将其作为制鼓的原材料。砍树要在晚上进行,女人和动物不允许看见。然后,凿好的鼓身要放置在草棚里,在天空即将破晓、大地昏暗无光时杀鸡祭鼓,再蒙上鼓面,这样蒙鼓人的影子就不会掉到鼓里。最后,再次举行祭鼓仪式,欢跳大鼓舞。人们一路载歌载舞,把木鼓抬到卓巴或卓生家供奉起来,直至大鼓制作完成。

基诺大鼓的制作原料、工序、技术、要求都非常繁复,完成时间非常长,因此,制作一面新鼓十分不易,也难得一见。每个基诺村寨一般都有两面鼓,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的圆木凿成,两头用木钉蒙钉牛皮为鼓面,两端鼓面下方各有20个木柄环绕鼓身,从外形上看,形似太阳,气势恢宏。每个寨子家中只能挂3个大鼓,分别在卓巴(长老)家神柱上、卓色家中、村寨集体共有指定位置。

鼓点豪迈,山谷苍茫。大鼓犹如母亲的怀抱,开启了基诺族的历史,也赋予了基诺人热情奔放的天性。

近几年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基诺大鼓制作的保护也被重视了起来,作为传承人的白腊先,不仅教授大鼓舞,更是带出了基诺山乡唯一制作大鼓的团队。几年来,他们做成了30多个大鼓,多数卖给了基诺山各村寨,还有一些是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定做的。一个大鼓从1000多元到3.8万元不等,也给师徒们增加了收入。

昔日祭祀才用的基诺大鼓,如今有了新功能——展示基诺族文化。在基诺山寨景区,每天有6场基诺大鼓舞展演,几十名青年男女参与其中,还有文艺单位把基诺大鼓舞搬上更大的舞台,走向外面的世界。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