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神秘的瑶族医学

2021

02/24

15:11

来源

云南季

古时的瑶族人民多居于山谷林深处,为了抵御各种疾病,智慧的瑶族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经验,其民族医药文化在金平各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

光常用草药植物就有300多种,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其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104种瑶医常用药,并把药物分为“风药”和“打药”两大类,手法也有刮痧、拔火罐、扎脉针、药浴等多种,与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相映成辉。

瑶医是中华民族医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悠久,据记载瑶医的先祖为神农氏,神农氏为瑶医“药祖”,所以瑶医与中医本就同根同源。同时据最新史料考证,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亦为瑶族先民,战国时期远远望见蔡桓公“病入膏肓”始于扁鹊的望诊,堪称瑶医“医圣”,现在瑶医的“目诊”“手诊”便始于扁鹊。

瑶医的诊疗技术,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瑶族同胞在长期观察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体盈亏,有如八卦之化生,并结合易理,朴素地阐述瑶医盈亏平衡的理论:乾为盈,坤为亏,盈亏平衡则否泰安康,身体强健而无病;盈亏失衡,如盈多亏少或盈少亏多,均可导致人体失调而患疾病。盈多亏少,需调补亏之不足,抑盈之有余,而盈少亏多,则需调补盈之少,而抑亏之余。疾病的归转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向好的方面转化,即康复;二是向坏的方面发展,即死亡。他们认为人之所以发病除了冷、热、风、气、虫、毒、伤等原因之外,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的相互传导、演变,在感受疾病的程度、抗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从而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的诊疗方法。

在疾病诊断方面,瑶医除了采用望、闻、问、触诊之外,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目诊和面诊等。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的症状特征,总结出风、痧、锁、痨等病症名称,在治疗技术方面,除了采用内服之外,还有用药物洗、敷、熏、烫、熨、佩戴和挂药以及放血、点刺、拔罐、挑治、捶击、拍击、搔抓、钳拿、火针、滚蛋、滚油、蒸气、按摩、冷水疗法、指压疗法、生盐疗法、搓痧疗法和灯草火灸、艾灸、骨灸、席网灸、药物灸、药棍灸、指刮、碗刮、匙刮、骨弓刮、秆草刮、苎麻刮等等。

瑶医所治疗的病种包括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和神经精神等科280余种病症,而且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并且早已得到人们的公认,如《岭表纪蛮》中就有蛮人(主要指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的记载。近十多年来,金秀县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不下于100人,其中只有4例未能得到药物治疗而死亡,其他大多数均由民间医生用草药治疗,个别中毒严重者送当地医院用中、西、草药结合治疗而获痊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的迅发展,加上国家对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斜,在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一带的红头瑶村中陆续出现了村一级的医疗卫生所。同时,由于汉族文化不断向瑶族地区透和扩张,更由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交流,瑶族医药传统知识深受西医,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的影响。瑶医药对如此强大的浪潮还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这些新思想、新视点、新方法。以前瑶医诊病从来不用脉,但是,在中医药、苗医药等文化的影响下,有些瑶医主动学习了这一诊断方法,更为得的是,大多数瑶医主张治病时,应西医、中医及民族医药相结合,发各自的长处,这样,既能起到见效快的作用,又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对于患者及瑶医发展来说,都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