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傈僳族祭天古歌

2021

03/03

11:22

来源

云南季

傈僳族“祭天古歌”是傈僳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主要流传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澜沧江沿岸的白济讯乡、康普乡、叶枝镇、巴迪乡傈僳族聚居村落,其中叶枝镇最为典型。

古代傈僳族信仰万物有灵,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一切生长和具有活力的日月、星辰、动物、植物、河流等万物都具有神灵,如,天神、山神、火神、水神、灶神、家神等。傈僳族相信神灵就在身边,会保佑自己,并举行与此相关的祭祀仪式和活动。

在各类祭祀活动中,数居住在澜沧江沿岸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巴迪、叶枝、康普等傈僳族村寨举行的祭天仪式最为隆重。

祭天,傈傈语称“武萨古”,是傈傈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祭祀仪式活动。傈僳族祭天习俗世代相传,在每年冬至前后(傈僳族正月)举行。祭祀日和祭坛由占卜师通过占卜择吉日和观察夏至、冬至的日影交叉而进行设置。

祭天师“尼扒”必须在三日前沐浴更衣,一旦进入祭天仪式,不进食、不解便,直至仪式结束。祭天师“尼扒”一般只有被群众公认,并且能通灵的特殊人才能担任。

祭祀历时三天三夜,由仪式主持人(祭天师“尼扒”)吟唱傈僳族“祭天古歌”(近30部上千行),其内容为叙述天神造物经过、宇宙中各种事物的演变过程,感谢天神保佑、讲述贡品来历,请纳贡品,请求天神继续赐福人类,表达虔诚之心,形成了高度的自然意识和自然崇拜。

祭天仪式的祭品以中间盛有水的大南瓜为主,传说人在出生后喝了南瓜中的智慧水才会讲话,因而把南瓜作为主祭品(也有用葫芦),天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五谷、肉、酒、茶等一切洁净之物都可为祭品。

傈僳族二十四部“祭天古歌”记载的是傈僳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祭天仪式)中呤唱的二十四部经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是研究傈僳族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文化递变、民俗形成以及民族关系、道德准则的宝库。傈僳族“祭天古歌”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记录的文字是用傈僳族自己创造的傈僳族音节文字,它是被国家认定的最后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同时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认定为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这对研究傈僳族音节文字提供重要的依据。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