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鱼鳞也能做乐器?

2021

03/05

17:48

来源

云南季

小时候我们都有用树叶吹奏音乐的经历,将树叶放到嘴里,用气一吹就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但是,你可知道在蒙自永宁村,有一位老人,用鱼鳞片竟能吹奏出动听的音乐。

他只要将鱼鳞片放进嘴里,鼓动几下,用气息一发力,一曲婉转哀伤的曲子《梁祝》就被吹奏出来。小小的一个鱼鳞片竟能吹奏出动听的音乐,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样的高人有这样的技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蒙自永宁村,来了解李泰来老人用鱼鳞片演奏的音乐。

回顾:鱼鳞片吹奏已有500年历史

这个故事需要从大约500年前说起,那还是明朝中期,那时,现在的永宁村还没人居住,人们居住在永宁村北部的一个山脚下,靠种地放牧为生,闲暇时用树叶来吹奏小调,这成为了人们一种休闲方式。 

后来,村里一户杨姓人家的牛丢了,结果在一个寺庙附近找到,之后杨家的牛每次丢失都在寺庙附近找到,杨家人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举家搬迁到寺庙附近,后来村子的人也陆陆续续跟随杨家人搬迁到此,便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永宁村。

搬迁到永宁村之后,村里人的生产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山地放牧为主到后面的打渔为生。

村里人中午外出干活不回家,而是在田间地里煮鱼吃,吃完后休息一会,以前习惯吹树叶,现在在坝区没树叶了,怎么办?后来发现鱼鳞片和树叶差不多,于是就尝试用鱼鳞片进行吹奏。

慢慢的鱼鳞片吹奏成为了村里人的一种习惯,而且用鱼鳞片吹奏不需要用手来辅助,放在嘴里就能吹奏,比树叶更方便更休闲。

从那时起,鱼鳞片吹奏就诞生了,李泰来说,到现在大约有500年的历史。

技艺:鱼鳞吹奏的选材与演奏

一般是从8-12斤大小的鲤鱼、草鱼两肋选取鳞片,规格以直径3至4厘米为佳。先将所有的鳞片取下,洗干净之后要先晾晒干,之后再一片一片在认真挑选。在挑选时要注意,鳞片不能选太硬的,要选柔软而又有韧度的,以便吹奏时鱼鳞片能吹出更准的高音、低音。挑选好的鱼鳞片可用剪刀将鳞片周边的毛边进行修剪,以便可以让吹奏者吹奏时更舒服。鱼鳞片保存方法也是所不同的,在不使用时需要用水浸泡后放进袋子里,以防止鱼鳞片干裂。

当然,并不是任何一片鱼鳞片都能吹奏的,鱼脊背上的鳞片较硬发音不好听,鱼腹部的鳞片较软而难吹奏,只有鱼两侧的鳞片才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7市斤左右大小的鱼两侧的鳞片最为合适。同时,一块鱼鳞片还得从4个方面来看,一边鳞片厚,一边鳞片薄,在薄的一边还分粗糙的一面和光滑的一面。只有准确的放入嘴里才能吹奏,鳞片厚的一边要放在口腔最里面,且粗糙的一面要朝下,在形成弧形之后用气吹奏,发音在薄的一面。

吹奏鱼鳞,首先得将鳞片放在下嘴唇或下齿床之间夹紧,把鱼鳞片固定好,光滑的一面朝上,用舌头稍稍往前推,鳞片向外卷曲贴在下嘴唇上,再用上嘴唇压住,用舌尖做辅助控制气息往外吹出,运用鱼鳞片的振动发出声,调节气流的强弱,就可吹出高、低音,用气息的长短来控制歌曲的节奏。

鱼鳞的音区一般在小字1组的“D1”音至小字二组的“F1”音的11度之间,演奏特技效果时,瞬间扩展的有效音区可达15度。吹奏效果与吹奏树叶的效果十分相似,但比略显柔润、深沉。

鱼鳞演奏具有音域宽阔,音色动听等特点,有缓吹、急吹、吐音、滑音等技法。表现手法相当丰富,如吐音、滑音技法可模仿鸟类、禽类的叫声;遇拖音时,可用喉、舌联合震动来获得长柔的音效,增强艺术感染力,口吹着鳞片手还可以演奏其它乐器,将鳞片吹奏技艺应用到了极致。

发展:鱼鳞吹奏被视为不入流

虽然鱼鳞片吹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鱼鳞片吹奏发展相对缓慢,会吹奏的人比较少。在李泰来的上一辈他知道的只有一人会吹奏,到他这一辈,在村里会吹奏的也只有3人。

对于鱼鳞片吹奏发展缓慢的原因,李泰来说,在农村有一种说法叫“早不吹箫,晚不弹琴”,鱼鳞片吹奏更是遭到村里老一辈人的反对,谁要吹奏鱼鳞片就会被视为村里的“小混混”。

同时,由于鱼鳞片吹奏声音非常大,非常吵闹,家里人也常常反对。对此,李泰来说,以前练习吹奏都是要躲在没人的地方。就算到了现在,如果在家吹奏鱼鳞片还是会遭到家人的反对,所以他们的练习也是来到传习馆。另外,鱼鳞片吹奏相对其他乐器来说要难一些,很多人刚开始学的时候,鱼鳞片时常会被吹飞了,有的弟子学了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吹出声音,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鱼鳞片吹奏的发展。

现在李泰来已经在开始大量带徒弟,其中年纪最大的是69岁的李行夫,小的有20多岁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女弟子和大学生,但是现在能上台流畅吹奏的只有七、八人。

 

保护:特别技艺的未来发展

 

早期,整个雨过铺镇会用鱼鳞片吹奏的人只有寥寥数人,都无法组成团队。对于鱼鳞片吹奏发展缓慢的原因,李泰来说,鱼鳞片吹奏相对其他乐器来说要难一些,很多人刚开始学的时候,鱼鳞片时常会被吹飞了,有的人学了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吹出声音,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鱼鳞片吹奏的发展。

现在,他们开始大量的带徒弟,加上彝族花灯传习馆也经常组织学习,村里很多人都学会了,李泰来老师的徒弟也慢慢扩大到了几十人。李德友就是其中一个,他学习鱼鳞吹奏三年了,他还向李定友老师学习过鱼鳞吹奏的技法。

现在,李德友经常把鱼鳞带在身上,赶集或者聚会时,他都会吹起脍炙人口的曲子,如果有人愿意学,他也会毫无保留地把学到的知识无偿地传给别人。

在被列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连续三年组织村民学习鱼鳞吹奏技艺。今年1月份还培训了28名小学生,到四月,传承班已教授150人鱼鳞吹奏、洞经音乐、花灯技艺。

相信在老艺人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这门特别的演奏技艺依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