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嵩明面塑丨巧手捏出精彩

2021

03/18

17:24

来源

云南季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毕竟我们比较常见的,是面塑对于人物的塑造,这就更考验制作者的水平,抓住年龄人物情绪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出主题的,就算的上是一个不错的作品。不过在面塑的发展当中,也能够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突出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又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 

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面塑不仅是工艺品,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它塑造的形象多来源于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神话、童话传说等,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人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了解。 

自古以来,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以前,为了生活,许多面塑艺人都会挑着箱子上街做面塑,走到哪,一不吆喝,二不耍嘴,板凳一搁,手起面落,自然有顾客起堆成簇。现在,光靠每日在街边摆摊,收入十分有限,越来越少的收入让很多面塑艺人放弃这门手艺,孩子们的玩具也多了,很难把注意力放到面塑上,只有将它融入当下并进行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嵩明现有梁俊利、梁俊波、梁宇、蒲洪4位面塑传承人。其中,梁俊利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余3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据蒲洪介绍,4位传承人见面时,经常会探讨一下面塑的技艺。

为了让面塑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2012年4月,嵩明面塑被列入嵩明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8月,被列入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嵩明县非遗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对该艺术进行普查、保护、抢救、记录、整理、库管、建档;成立嵩明面塑传统技艺传习馆;2013年—2014年申报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面塑,让面塑艺术得到传承,嵩明县加强对面塑的宣传力度,给传承人提供更高平台,展示嵩明面塑的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让更多人知晓和了解。

 

此外,当地还成立面塑传习展示馆,让更多人了解面塑,学习面塑技艺,并依托嵩明艺术中心,建立嵩明非遗艺术生态群,让不同的非遗项目得到集中展示传承,形成产业链,更结合当下时事,拓宽艺术者们的创作思路,让面塑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