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和云南一起过新年 | 在歌山舞海中迎新岁

2021

11/18

18:38

来源

云南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在春节期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及习俗交相辉映,欢声笑语中都透着和谐与吉祥。

在壮族的春节习俗中,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人就已经开始进行新春筹备活动了。宰年猪,包粽子,制作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村前寨后都能听到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喜迎新春的气氛弥漫着壮村小巷。

2

壮族新春节期大致与汉族相似,但其活动形式和内容则充满民族特色。壮族春节从大年初一凌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五日的元宵节才结束,其中又以初一至初五最为热闹,到了十五日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为新年节期聚庆终止。在这十多天里,壮族人民都沉浸在歌舞的海洋里。

壮族的春节传统文娱活动有迎春牛对歌(也称舞春牛)、舞狮、舞鸡、对唱山歌等等,总之,壮族人民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新春佳节,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这些活动寓意着壮族人民团结、和谐,也昭示着他们对未来充满新希望。

3

壮族春节习俗中,舞鸡一直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在新春期间,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新年。吉庆幽默的舞鸡歌,常逗得主人家开怀大笑,被逗笑的主人家也会给上门贺新年的舞鸡者红包,然后,主人家会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鸡

壮族春节习俗中的舞春牛更为有趣,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所谓的“春牛”,是壮族人民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的,牛头、牛角用绵纸糊上,再画上牛眼,牛身则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还跟着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人领唱春牛歌,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结束。

4

舞狮更是经常引来群众阵阵喝彩,舞狮队在阵阵铜锣声中,来回跳跃在搭起的高台上,行走自如。舞狮者将杂技融入舞狮表演,表演可谓高、难、惊、险,但又不失美感。

舞狮

打春堂是壮族民间春节时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活动经常在村边空旷地举行,数十人排在临时搭起的长凳两侧,在锣鼓的伴奏下有节奏地敲击,成百上千围观者则不时喝彩肋威,场面热烈而壮观。此外,壮族人民还会表演种植水稻由耙田插秧、戽水耘田到收割打场和舂米尝新的全过程,颇具劳作丰收的喜庆色彩。

春节期间,壮族人民盛装打扮,喜气盈盈,村寨间各种活动争相表演,敲锣打鼓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一些地方的男女青年还会相约到河滩或平坝对唱山歌。壮族人民的新春,真可谓是歌舞升平、热闹祥和。

5

不管哪个民族,过春节都会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与汉族习俗不同,壮族人民在春节一定会吃粽子,粽子在壮家是一种高贵的食物,他们也会以粽子来招待来客。此外,壮族人民也特别擅长制作米食品,如米糕、糍粑、五彩饭等。对于云南的壮族来说,广南的八宝贡米是他们制作米食品的首选。

1

广南县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稻作文化,当地所产的八宝米,是昔时的贡米,被封为“皇粮”。广南当地坚持壮族传统农耕方式,农耕种植,施用农家肥,生物除虫除草,不接触任何化学污染,从源头保证稻米的品质。加之广南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大米富含自然的香气,营养又健康。

主图3(1)

广南八宝贡米一年只产一季,生长周期长达210天,虽然生长缓慢,但每一天都有大自然的灵气滋养,成熟后,米粒晶莹饱满,软糯清香。原生态的种植及人工采收,保留着大米的外层的营养物质,广南八宝贡润口型好米,每一粒都还散发着田园的气息。

主图4调色(1)

丰富多彩的佳节活动,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精耕细作的稻文化,都透露着壮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责任编辑:许映成)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