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从标准草书的人文演进,到茶文化的天然融合

2022

08/05

21:04

来源

云南季

——专访当代草圣于右任第二代传人陈墨石

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陈墨石先生本人也如他的作品一般,清秀飘逸,奕奕有神。陈先生长须过胸,器宇不凡。虽是陈老已是花甲老人,但仍然精神瞿烁,谈笑风生时一派谦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

360截图20220805205255584

(当代草圣于右任第二代传人陈墨石)

谈起中国书法,陈墨石先生的眼睛里熠熠生辉。

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六千多年,经过历史的变迁,书法在不断地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石鼓文,篆、隶、楷、行、草,形成了清晰可见的运行轨迹。至此,书法界的五大主流书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且流传至今的名作不断。

其中,草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一大批伟大的草书书法家也应运而生。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唐代的怀素、再到北宋时期苏轼,一代代名家将书法作品传承,实现了从交流到艺术的转变。19世界末,当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首创标准草书,并以其毕生精力深入研创、推广“标草”,改变了汉字难写、难认,改变草书难识、难写的状况。

标准草书架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标准草书对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的地位、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

为了让中国文字和世界接轨,1932年,于右任先生提出了中国标准草书,用最简易、最美丽,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进步的文字,将原本二十几笔的中国汉字,浓缩成草书的“一笔”、“两笔”。30多年以来,中国标准草书薪火相传,以于右任,胡公石,陈墨石三代人罗列的中国标准草书已进入了《辞海词条》。

360截图20220805205309548

陈墨石先生作为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的第二代传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的掌门人。一生致力于标准草书事业。在于胡二先师基础上,进行了两次研究、整理修订完善,其中《标准草书》修订2000多处标准草书字数由6000多个增加到1万多字,花费十多年时间编成《中国标准草书大典》,于2012 年由上海辞书社出版发行。

360截图20220805205320630

(中国标准草书大典)

多年来,陈墨石先生不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四总部领导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还穿梭于海峡两岸,以书会友,架起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陈墨石先生说,“海峡两岸一家亲,同宗同族血脉相连的根源。于老及其标准草书的影响力巨大,可以说,没有于右任和他的标准草书,就没有三十多年来海峡两岸书法艺术交往的光辉灿烂的一页,就没有两岸书法家在交往中形成的身后情谊。”

30年来,陈墨石先生以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及个人的名义与台湾标准草书学会共同举办数十次书法展览。地点遍及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其作品也多次参加海内外重大书法展览,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传承是一切书法创新的内核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门类派别也随着时代层出不穷。

在陈墨石先生看来,标准草书不是规范个人的草书风格和艺术创新。它解决的是中国文字的准确,即草书字法偏旁、部首的准确。标准草书和艺术的个性化没有关系。楷书在数千年来,都有一个准确的字法,每一个艺术家,都是同一个字法(即并非千人有一千个字法),但却产生了不同艺术风格,诞生了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360截图20220805205331507

(著名书法家陈墨石书法作品)

比如“结”字,右边“士”下面的口,在草书中,千百年来,历代书法名家约定俗成的写法是两个点,这两个点不能把它写成一个点,标准草书规范的是两个点不能少写,但点成什么,每个书法家因艺术取向不同,而有不同的创造,即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

然而目前,草书界上出现了一种以个性为美的“丑书”。有人觉得这是艺术的新型创新形式,有人觉得这是书法文化的糟粕,创新和继承也因为立场不同,产生了不少争议。

“如今的书法界,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书法家各有各的风貌特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书法的内核是传统,这是书法创作中万万不能丢掉的东西,所有的艺术创新,也是应该在原本传统的基础上添砖加瓦。”

在陈墨石先生眼里,“丑书”是学院派衍生而来,其本源来自于浙江美院某教授,作为丑书的代表,他所传承的“丑书”艺术,实际上指的是“非画、非字”的艺术,虽然这样的艺术形态,虽然表达了个性,但也落下了尴尬,比如今天写的字,明天就不知道是什么了。说到这,陈墨石先生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更有甚者将书法艺术和裸体结合,这样的艺术就不可取,歪曲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字和艺术。丑书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部分,我的意见是不反对,但也不可取。”

名家墨宝成收藏鉴赏“硬通货”

书法作品除了观赏价值之外,陈墨石先生介绍,“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同样具有收藏价值。”中国有句古话,“宅有书画家不穷”。在经济下行、资产缩水的当下,书法艺术作为“软黄金”,展现了其独有保值功能。

早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的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就曾拍出4620万元的书法天价,随后宋米芾《研山铭》也以3298万元的高价拍出。2006年以来,中国书法市场出现整体启动的迹象,拍卖天价不断涌现。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高价成交,掀起了书法市场升温的序曲。

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价格增长的势头也非常明显。在中贸圣佳小拍上,一副郭沫若的对联拍了约145万元。此外,启功、赵朴初、于右任、沙孟海等现当代名家作品,价格也不断上涨。陈墨石先生的恩师——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大师的草书《石鼓歌十四屏》立轴在北京长风以126.5万元成交,创下其书法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目前的社会,两级分化严重。有些人挥金如土,有些人还在温饱挣扎。对于经济富足的人,他们宁愿在物质上大手大脚,也不愿意在书画艺术上花一点钱。但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收藏价值不亚于金钱。”陈墨石先生称,作为一个懂文化的企业家,现在收藏书画艺术作品是最传家的,书画作品作为经久不衰的艺术,象征着人类传统文明,永远都经得起时代考验。

书法与茶文化同为传统文化瑰宝

生活中的陈墨石先生,除了著名书法家的身份以外,还是一位品茶名家。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茶与书法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流传至今的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不少作品都是在书法家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

再观品茶后书法创作中的陈墨石先生,则是呈现出一种高山流水的气质。只见他气静神宁,挥洒自如,笔下有急有缓,有轻有重。字体潇洒健劲,气韵贯通其间。观赏他的书法作品,犹如在聆听一段妙曲,形态上有起有伏,力度上有强有弱,情感上有张有弛,用笔抑扬顿挫,用墨淋漓生动,韵律和谐统一。

360截图20220805205355726

(正在书法创作的陈墨石先生)

谈到喜欢的茶时,陈墨石先生赞不绝口。在他眼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同一体,书法艺术跟茶文化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两千多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独有,三千多年的古树也只有中国才有。而云南的冰岛作为普洱茶的故乡,里面有几百年上千年树龄的茶树,它们不仅是茶道文化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方面,我们要尽其做能保护这些古树,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地挖掘古树的价值,让其产生文化和经济效益。”采访的最后,陈墨石先生语重心长道,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同中国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让其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