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织出美好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儿甩

2018

12/05

17:17

来源

云南季

  获得全州“民间工艺师”称号的玉儿甩,生长在景洪市嘎洒镇曼迈村委会曼乱点村一个傣锦纺织世家。心灵手巧的她15岁时就掌握了弹、纺、织、染、配色、挑花等傣锦织造技艺,成了村里的织锦能手。

       几十年来,玉儿甩对傣族织锦不断进行创新,把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织出的傣锦深受顾客青睐。2010年6月,玉儿甩作为“傣族织锦技艺”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傣族织锦是傣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也是傣族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曼乱点村曾是傣族上层社会专用织品的织锦村,村民们一代代坚守着古老的傣锦编织技艺。但由于受市场影响,傣锦因其工艺繁杂产量受限,曾几何时,市场一度萎缩,很多织锦艺人放弃了此项手艺

2008年,傣锦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傣族手工织锦情有独钟的玉儿甩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项古老的工艺传承下去。刚开始,她织好的成品只有一家店铺收购,量很少。后来,在州和景洪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她把织出来的成品拍照制作成画册,并上传到网络上,名气不断攀升,但销量并不大。大部分村民见傣锦没什么市场,也就不再坚持,村里织锦的村民也越来越少了,傣锦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不让传统技艺消失,玉儿甩不断摸索、研究。她结合在江苏学习到的织绣技艺,在每个品种里融进自己的构思,设计研究出许多具有浓郁傣族民间文化特色的织锦式样和图案,除了制作传统的筒裙、挎包等织锦产品外,还制作出了大摆裙、披肩、抱枕等新品种,深受客户青睐。为此,村里的好多中、青年都来找她拜师学艺。目前,玉儿甩已收徒弟62人。她不仅教徒弟纺线、织锦,还教他们图案设计。

  传统跟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她设计的产品日益受到顾客青睐,销量日渐提高。很多乡镇的织锦爱好者纷纷邀请她去传授技艺,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大家,深受织锦爱好者的尊重和敬佩。她的作品不仅成为州和景洪市政府赠送嘉宾和客人的礼物,还应邀在各种艺术节、文化产品博览会上展出和销售。

  随着市场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傣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了让傣锦走出村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011年,玉儿甩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以村民加工、公司提供材料和付给加工费的方式进行合作,订单多的时候村民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元,全村有60多户村民加入到了编织傣锦的行业中来,织好的傣锦均交由公司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傣锦终于由乡村走入了广阔的大市场。

  如今,傣锦工艺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融合进了许多现代时尚的元素,品种多达几十种。曼乱点也成为傣族织锦主要基地。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