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四十年的三品人生 是他与乌铜走银的不解之缘

2019

04/10

14:26

来源

云南季

手艺人心静则作品出,倘若心烦意燥就会将情绪带入作品,作品自然漏洞百出。所以,每当这时,金永才就会去与老友相聚,吹拉弹唱的吼上两嗓子,等到平复心情再投身到他坚持40多年的乌铜走银行当中去。

1.jpg

“器精称乌铜”是袁嘉谷在《异龙湖歌》中的诗句,描述的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乌铜走银。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

意外的偶然成就乌铜走银技艺

在官渡古镇的乌铜走银传习馆中我们见到了馆长金永才,他是“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唯一传人。

2.jpg

“乌铜走银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那个时候昆明有30多家门店,那时大家都为拥有一件乌铜走银感到无比尊贵。”金永才说。

提起乌铜走银的历史,金永才向我们娓娓道来。

乌铜走银源于清朝雍正年间,它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云南石屏县匠师岳富,在一次炼铜造器时,手上的一枚金戒指不慎掉入炉锅中,戒指一下子熔化了,惋惜之余,他泄愤地将周围放着的银等金属全扔进炉里。

气消之后,他发现炉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呈现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他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的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手工艺。

3.jpg

岳富偶然间发现了乌铜走银,并经过多方研究让这个技艺流传下来。而“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李加汝与金永才的偶然相识,让乌铜走银有了第六代传人。

1975年时,22岁的工匠金永才与李加汝偶然结识于昆明的老茶馆。后来,因为两人的住所仅隔了半公里,平时走动较多,时间一长,金永才便时到孤寡老人李加汝家里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到了1982年,李加汝才正式收金永才为徒弟,但那个时候还并没有把配方交给他,只是让他和自己一起制作"乌铜走银"。

学技艺脑袋要装心里要记

1995年,80多岁的李加汝身体越来越差,经常住院。有次李加汝从医院回来后,便让金永才去到他家。金永才作为徒弟,到师傅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烧茶,烧水,泡茶,泡好后端给了李加汝。

4.jpg

金永才看到李加汝把柜子上的马蹄钟拿了下来,对他说:“现在8点差15分,我教你一样东西,在15分钟以内,你要把它记熟背牢。”这个时候,金永才知道师傅是要将核心技术传给他了。

只见李加汝从床底下拿出一打信签纸,信签纸都已泛黄。那打信签纸上写了很多的字,金永才估计师傅最少写了10年。

但金永才识字不多,觉得那么短的时间记不了那么多东西。可师傅说:“这个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赶紧记。”

“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我就赶紧装到脑袋里面去。”金永才回忆道。15分钟一到,师傅把纸折起来就直接丢到火塘里烧的一干二净。金永才急了跳起来说:“我还没有背熟。”但师傅还是那句话,这个是你的事情。

5.jpg

金永才一直记得师傅后面说的那句话,学东西要用脑袋装,把它记到心里。

金永才回到家后,找了好几本中华字典查字。查字校正就花了2、3天的时间。后来,他就按照上面的配方来炼铜,反反复复炼了4、5天,浪费了很多材料,到最后才稳定下来。

1996年,李加汝先生与世长辞,"乌铜走银"的手艺被金永才传承下来。

一双眼定乾坤

乌铜走银的第一道工序是冶炼乌铜合金,合金的成份和冶炼方法是秘方,关系到最后乌铜能否变黑。金永才一般在深夜冶炼,一来方便观察火焰,判断温度;二来也防止秘方泄露。

现在,几乎所有的工艺都被金永才改动过,唯独冶炼保留下来。他说:“炼铜这道工艺三百年前怎么炼,今天就怎么炼。”炼铜的工艺是不能够改动的,也改不来。炉子里的温度,要靠三光来定夺,晚上的月光、炉子的火光、眼睛的目光,缺一不可。

6.jpg

特别是目光,温度达到多少度要放什么材料,都是有讲究的。这一步金永才全靠一双眼睛来判断。他说:“我比现在的科学仪器还准,看到白色、粉白色就知道到现在的温度是多少。”

冶炼过后的乌铜合金是块状的,要先锻打、碾压成0.5—0.8毫米的薄片。

打好坯之后,把有图案的纸样放在合金薄片上錾刻。錾刻的深浅完全靠经验掌握,用力过重或轻都会影响到后面的工序,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

10.jpg

之后到了走银,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走银”,先要把银块放在清洗打磨好的铜片上,在高温下熔化,让液态的银顺着錾刻出的凹槽流动,直到将铜片填充平整为止。然后把铜片焊接、组装成形,进行抛光。

经过这些工艺出来的乌铜走银和紫铜的颜色一样。一般的工艺,到抛光这一步就完成了。

11.jpg

乌铜走银比较特殊,还有一道神奇的“揉黑”工序。要得到乌黑发亮的效果,需要手掌反复揉搓,让人体的汗液与乌铜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保护膜。人的汗液也分酸碱,碱性的汗液揉出来是红色的,酸性汗液的人才能越揉越黑。黑色的乌铜反衬花纹的银色光泽,有一种典雅端庄的美,乌铜走银的艺术价值也在这里。

8.jpg

有的工艺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得到解决,但有些是不能用机器代替的,不然就失去了原本手工的价值。“现在为止,传统的四大类:文房四宝、香案供具、酒具、茶具,我们仍旧保持纯手工制作。”

三品人生是一生的经验

金永才总说,手艺人讲三品:人品、作品、精品。其实就是良好的人品,独立完成的产品以及精雕细琢的精品。

12.jpg

“这是一个过程,从人品到作品大概要6、7年的时间,从作品到精品还需要12、13年的时间。如果你想在乌铜走银这个行当做出精品,没有20年的底蕴,你是做不出来的。”三品人生的内容很丰富,他是金永才和师傅一生摸索经验的总结,他希望能把乌铜走银一直传承下去,只有传承才能让乌铜走银的炉火生生不息。

 金永才说,想成为一个好的乌铜走银传承人,除了人品好,悟性高外,还要爱好广。

13.jpg

为何还要要求爱好广泛呢?因为手艺人要能静心,才能做好作品。当一直重复做一件事时,会感到无趣烦躁。

“倘若今天心情不好,你还继续做,做出来就和你的心情一样,问题百出,”金永才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到茶馆里找老朋友聊聊天、唱唱戏。等到心情舒畅时再来做,作品都会不一样。”作品手中出,能够反映你的状态与心情,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作品就会是什么样的。

14.jpg

所以,你的兴趣爱好广泛能够帮助你调整心态,更容易静心,苦心钻研技艺。

相关链接:

金永才,2010年6月,被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传承人”;2014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传承人”;2017年12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责任编辑:余志佳)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