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阿昌族户撒刀 600年历史的精品刀具

2020

12/07

16:57

来源

云南季

提起武侠小说,总是离不开里面角色使用的武器,而一般描写的都是灵活却有杀伤力的刀剑,还有一些“吹毛立断”“削铁如泥”的词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在云南,有一种位列“全国四大名刀”之一的——户撒刀。

制作户撒刀的先民阿昌族在唐朝时期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技术,主要是简单粗糙的生产用具。明朝“三征麓川”以后,中缅边境战事频繁,整个德宏边关常大军云集。为保证兵器供应,明朝随军工匠把兵器制作工艺传授给阿昌族,使户撒成为在保卫滇西边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兵工厂”。在此后的600多年里,阿昌族人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一度这种刀成为南丝绸古道上的抢手货。明末清初走向成熟,民国年间生产达到鼎盛。

户撒刀种类繁多,工艺特别,有背刀、砍刀、腰刀、藏刀(专为藏区生产)、匕首、宝剑等近百种花色品种,工艺方面以背刀和藏刀最为精巧和典型。而其中又以户撒背刀优美古典外形和内在品质深受国内外手工工艺品收藏者的青睐和赞赏,这些手工刀具部分采用云南和缅甸本地的名贵木材楠木、红木、大叶紫檀、鸡翅木、乌木等纯手工雕刻而成,因而极具收藏价值。

时至今日,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阿昌刀有100多种规格、型号。目前,从事刀具锻造的农户已达400多户1000余人,工艺较集中的村寨就有10多个。继藏刀之后,又创新出“青龙剑”、“青龙刀”等刀具。“青龙剑”是一中灌有金色飞龙的佩剑,其样式玲珑剔透,特别适合武术受好者习武使用。“青龙刀”是户撒阿昌族青年线乔发创制的一种背刀,它有多种规格式样,有傈僳族喜爱的宽头落面背刀,有景颇族喜爱的凹头背刀,还有制作精美的刻花背刀。这些刀,刀刃锋利,“柔能半圆,利能削铁”,式样美观,刻有花、草、龙、凤图案,因刀叶上灌有金色青龙标记,故名“青龙刀”。此外,近年又创新生产出一批工艺新颖的刀具,例如弯子母刀、匕首、小玉刀、景颇银刀、蛇皮刀等等。

一把好的阿昌“户撒刀”,从选料到成型,无处不倾注着工匠们的心血,他们继承了阿昌族几百年来的传统工艺,又对刀具的制作不断创新,他们严格选料,精心制作,刀具一般都采用上好的弹簧钢、炭素钢等;鞘和柄,也选用好材,下料前仔细琢磨,量材使用。锻造时大锤、小锤、钳子配合默契,边烧边锻。每种刀具的形状、厚薄、长短、宽窄都力求恰到好处。淬水时,十分讲究火候、水质,使刀刃硬度适中,锋利耐磨;接下来还要精心修饰、打擦、装配。高档的刀叶上都要刻上“双龙抱柱”或“二龙夺宝”等图案,配上铜鞘、铜柄,使之金光闪耀,光彩夺目。

阿昌族独特的户撒刀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相关规定的限制,现在已经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传统意义上的户撒刀,但是并不妨碍手艺人们,结合当下的情况,在淘宝网店里卖起了改良后的菜刀,同样受到了许多顾客的欢迎,这或许是一种不错的传承创新。

漂亮的阿昌刀,在历史沧桑的洗礼中,不仅融汇着各族人民对它的爱戴与赞美,也倾入了阿昌族人民恨与爱的情感。至今,阿昌族选女婿也要看他会不会打刀。阿昌刀,以其精湛的艺术著称于世,在社会化、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今天,在所有的刀具家族中,它仍然是一颗闪亮的民族瑰宝。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