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拉祜族竹编

2021

01/21

15:57

来源

云南季

拉祜族竹编工艺广泛流传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主要流传于澜沧县富邦乡赛罕村的拉祜族聚居区。

这里的地理和气候适合竹子生长,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与竹结缘,无竹不成寨,有人家必有竹作伴。境内竹子的品种繁多、数量众多,山林沟箐无处不在。人们吃、住、用均离不开竹。竹编是各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常见的竹编方法有:底编、篓底编、方形编、六角孔编、鸟巢编、菊底编、人字编、轮口编等;目前竹编的纹样多是通过传承而来,主要受传统民间的审美情趣影响,多以几何形为题材。

竹编工艺流程复杂,从原材料选择到编制需要几十道工序约3——4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编织工艺制作难以比拟的。制作一个精美的竹编葫芦艺术品,对选材和编制技艺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材料方面,主要有竹子和藤篾。材料选择必须分季节,一般都是农历七月选材最佳,而且选农历的月底和下个月初,因为据老百姓说月亮明的时候砍材料,虫子看得见,编制出来的葫芦艺术品会被虫蛀。编制时,按照葫芦大小削成内、外2层,宽5毫米、厚1毫米。在宽敞地方进行编制,先理顺篾条,在篾条正中间开始编制,编制程序从底部到上部依次进行编制,编法是前一条篾条、后一条篾条的依次编制,直至完成为止。

拉祜族竹编葫芦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强,工艺流程复杂,从原材料选择到最后完成葫芦艺术品需要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细,这是拉祜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形成的智慧结晶,是现代技术所不能代替的技艺。竹编葫芦艺术品美观大方,经久耐用,非常适应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需要,深受各地各族人民的喜爱。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