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纳西族悲情的叙事长诗《鲁般鲁饶》

2021

03/03

11:18

来源

云南季

《鲁般鲁饶》,系纳西古语的音译,又被翻译为《牧奴迁徙记》或《迁徙之歌》,是描写纳西族殉情悲剧的爱情史诗,也是东巴文学中的鼎足之作。《鲁般鲁饶》开纳西族殉情悲剧文学的先河,同时也是东巴文化悲剧艺术的代表作。《鲁般鲁饶》集纳西族生活中的至哀至情于一体,着力反映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因种种社会矛盾冲突所铸成的悲剧,使东巴文学在悲声哀韵中生发出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颇富悲剧艺术精神的殉情文学传统,并对后世的纳西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鲁般鲁饶》在民间也有口头流传,但多为零碎片断;东巴经本虽最为完整,但在不同经卷中,情节多有出入,故现存多种异文。《鲁般鲁饶》的题意直译为"牧儿牧女迁徙下来",所以又译作《牧儿牧女迁徙记》。作品的情节梗概是:高山牧场上,有一群男女青年(有的本子是牧奴)在放牧,他们搭起帐蓬,吹着笛子,弹着口弦,相亲相爱。在坝子里的父母们(有的本子是牧主),担心他们在牧场惹出是非,叫牧儿牧女们迁徙下来,但青年们不愿下来。一次又一次去接,也没能接下来。父母们(牧主)怕他们逃跑远游,就筑起了重重石墙。一天,青年们丢了一只羊子,寻找时无意发现一棵珠宝神树,就取用树上的宝贝互相打扮,相约远游。他们推倒石墙,架桥过河,迁逃而去。朱古羽勒排半路被父母喊回去,和心上人康美久咪姬活生生分开。久咪姑娘几次托鹦鹉捎口信,叫羽勒排来娶她,却只得到羽勒排父母的诅咒。她久等不见情郎,失望之极,仿佛听见殉情女神的召唤,就到十二岩子坡吊死了。等到羽勒排前来,为时已晚。他于是烧起松柏火,与心上人一道殉情。

从作品所塑造的悲剧性人物来看,朱古羽勒排与康美久咪姬的情死,是为了实现对自身现实的超越,为了抗拒社会现实的摧残而陷入无从选择、举步维艰的境地中的必然结局。尤其是作品塑造的康美久咪姬这一亭亭玉立、纯洁善良、痴情执着的女性悲剧形象,在东巴文学乃至纳西文学史上都有独特的意义,在她身上呈现出一种与早期东巴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所不同的审美情调。在东巴史诗、东巴神话等大批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大都有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多是刚强有力、活泼任性、有谋有勇的巾国英雄风范 ;而康美久咪姬则是在凄风苦雨中深受社会重压的苦难女性,命途多乖的她,纯真、柔弱、细腻、含悲咽泪、多愁善感,这些品性气质凝聚为一种动人怜惜的柔秀之美,这与当时纳西青年妇女所面临的与包办婚姻俱来的丧失独立自主和合法权力的不幸命运是交相符合的。从此,这种审美特征就突出地表现在后来产生的《游悲》等一大批脍炙人口、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中 ,形成与作品题材十分吻合的一种风格情调;以悲戚人,以抒情见怀,愁肠百结,哀情不尽的基调深深渗入到了纳西文学中。这种审美感受与早期东巴文学迥然有别。

《鲁般鲁饶》集纳西族生活中的至哀至情于一体,着力反映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因种种社会矛盾冲突所铸成的悲剧,使东巴文学在悲声哀韵中生发出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颇富悲剧艺术精神的殉情文学传统,并对后世的纳西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