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云南十八怪之花生蚕豆数堆卖 | 人心如称的曾经,迹难寻的老岁月

2022

05/06

09:57

来源

云南季

“一块一堆,一块一堆......”

卖菜的大叔坐在小摊边,用云南方言吆喝着。旁边,整齐地排列着香菜和小葱,几根小葱、几棵香菜用皮筋绑在一起,为一小“堆”,其实也就是一小把。量与价钱一对比,倒也划算。

“大叔,给我来一把,只要香菜,不要葱。”

他另外从竹篮里取出一把香菜给我,量与地上的一小堆差不多,茎、叶均没有水的痕迹,但富有光泽,似是刚离开土地。

其实旁边的小超市里也有卖小把的辅菜,香菜、青蒜、小葱等,种类更多,不过,若论新鲜度,不一定能赢得过小摊上的。

2

小超市里的蔬菜

现在的市场上,现金都不容易见到了,支付宝、微信提供的支付便利,给商品交易活动着上了一层新时代的颜色。曾经那些数着现金讨价还价的画面,已随着多年前的市声定格在了烟火醇浓胜今朝的岁月里。

现金还流行的那时候,在民风淳朴的云南,一些地区还沿袭着古时以物易物的方式,像花生、蚕豆等物品,可以其他东西去交换。当然,想用钱买也行,不过不按斤卖,而是数堆卖,多少钱一堆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需称量,小摊贩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买东西的人,可将对物质、对生活的期盼寄托在一堆堆物品上,不会被辜负。

颇有声名的“云南十八怪”里,就有“花生蚕豆数堆卖”的说法。

此外,据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之“昆明的果品”所记,他初到昆明时,看到集市上卖梨的办法很新鲜,原话如下:“论‘十’,不论斤,‘几文一十’,一次要买就是十个;三个、五个,不卖。据说这是因为卖梨的不会算账,零买,他不知道要多少钱。恐怕也不见得,这只是一种古朴的习惯而已。”

6

关于昆明卖梨的记忆——汪曾祺先生

与昆明有过七载缘分的汪老,将他对昆明的了解化为纯粹而风趣的文字。梨这一种常见的水果,卖梨这么一件寻常的小事,循着他的耳目,入了他的心,也成为云南人心无杂的一个见证。今时探求云南从前的商品交易方式,可以此为参考。

如今,除了称斤算两,在菜市场、水果摊上也能见到自行用袋子或盒子简单包装的东西,如豆腐干、米线、饵块粑粑、小番茄、小芒果等,虽然性价比可能不若从前,但也算是东西按堆卖的一种变化和延续。

“花生蚕豆数堆卖”,往小了说,是昔时云南商品交易习俗的体现,往大点看,则是云南民风简单的底色。

在自由相伴的休息日,还常能听到楼下的吆喝声。稍显冗长的“小米粥、南瓜粥、包子馒头、皮蛋瘦肉粥......”,声调很婉转的“香蕉,香蕉,五块一斤,太甜了”,简单的“卖洋芋,卖洋芋”、“老面馒头”......

或是带着普通话的正式感,或是散发着云南及外地多种方言的魅力。

在人来人往的都市,闲暇之时逛逛市集,耳边有吆喝声,偶有按堆卖的东西映入眼帘,在那些时刻里,仿佛抓住了熟悉又陌生的旧时光,虽然缓过神来之后会发现那只是一些记忆碎片。

(责任编辑:赵琳)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