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绍康的“紫陶世家”

2019

01/09

15:58

来源

云南季

建水碗窑村,78岁的紫陶大师陈绍康,仍然每天坚持紫陶艺术创作。无论在哪里,只要说起建水紫陶,必然会提到他,以及他的“紫陶世家”。

紫陶世家的“温馨照”

碗窑村,陈绍康紫陶工作室。陈列陈绍康紫陶艺术品的展厅里,没有悬挂过多的书画作品。墙上的一幅照片,异常醒目。    

照片上,一位年轻人身穿白色汗衫,正聚精会神在紫陶艺术品上撰写书法。一位白发老人,身着白衫衣、浅色夹克衫,坐在年轻人一旁,浑身透露出睿智和干练,指点着年轻人进行艺术创作。    

画面温馨祥和,暖暖的,让人强烈感觉到长辈和晚辈之间,那种亲情和艺术的交融。长者,正是陈绍康。年轻人,是他的儿子陈俊。陈俊今年46岁。陈绍康出生于制陶世家。曾任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技术副厂长。他擅长书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先后两次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陈绍康,不仅是一个紫陶艺术世家的“掌门人”,同时也是建水千年紫陶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b0dd2660c4e45e50567570b028d410c.png

父子同获 “工美杯”金奖

陈绍康,建水紫陶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起紫陶艺术传承,陈绍康有许多的感慨。紫陶艺术是一门以集制陶、书法、绘画等为一体的艺术,基础十分重要。学习者,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陈俊16岁时,便随父亲学习制陶工艺,同时兼修书画和音乐。

在建水,流传着这样一个父亲、叔叔和晚辈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故事。为了提高书法造诣,陈俊曾和父亲叔叔一起,就读江苏无锡书法艺专。他们,做了三年的“同学”。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陈俊在制陶、书画等艺术上屡有建树。

在2009年10月15日,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三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陈俊和父亲共同创作的紫陶作品“残贴彩填小口梅瓶”被评委一致打了高分,一举夺得了金奖。业内专家认为,作品的新法彩泥刻填工艺,为紫陶的创新发展,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紫陶世家,创造了许多类似的佳话。

心系紫陶产业化

陈绍康对建水紫陶的发展极为关注,他说,建水紫陶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产业化,市场化是紫陶产业化的关键。而培养传承人,继承和创新紫陶工艺,则有利于促进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他以碗窑村为例,强调了紫陶市场化的重要性。碗窑村的紫陶作坊,从原来的40多户,发展到了现在的400多户,就是市场化推动的结果。他说:“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能有效拉动产业化的形成”。    

虽已过古稀,但陈绍康现在仍然坚持紫陶艺术创作。他说:“我每天至少可以画20个紫陶壶”。    

在陈绍康的工作间,摆放着许多正在书画点染的紫陶作品。他认真地在紫陶壶上撰写着书法,神情专注,让人肃然起敬。他制作的各式茶壶,古韵精致,人文气息极强。

 

2b7acab03a119b239ba2369ea9be232.png

陈绍康共育有两男两女,均继承了紫陶艺术。大儿子陈俊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工艺美术师。小儿子陈沛开了制陶厂,女儿在紫陶壶嘴和壶把的粘接工艺上,是把好手。    

他说:“紫陶艺术能在我们家一代代地传下去,和紫陶千年艺术的魅力,以及建水传统文化的厚重氛围,是分不开的”。

相关链接:

陈绍康,男,汉族,1939年出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韩家村委会碗窑村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绍康制作紫陶的技艺来自家传,经多年实践探索,熟练掌握建水紫陶烧制的取泥制胚、写绘、刊刻雕填、烧造磨光等工序。其作品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构成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声、光、色的形式美和实用的内在美,以及手感独树一帜,被人称之为“神技商品”、“陶中珍品”。作为制陶技艺极高的第三代传人,陈绍康通过对徒弟的培养,造就了一批新的传承人。

陈绍康受到过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接见。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紫陶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展出,多件作品获得国家和省颁发的银奖、铜奖和优秀奖。他全面掌握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能有效进行传承的代表人物,具有重要影响力。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