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当夜幕还未降临时,专门从福建建阳来昆明的老祖母,一手牵着我稚嫩的小手,一边抱着还不到周岁的小妹,顺着满是烂菜叶的石条路,缓缓的向三市街“忠爱坊”走去。
南通街,俗称“菜街子”,其街长似乎与相邻的崇仁街、三市街差不多,但却窄了许多,即没有象崇仁街那般漂亮的深宅大院,也无三市街上门铺众多的商贾。
我后来曾经猜想,老祖母只所以会带着我和妹妹,沿着南通街,而不是宽阔的三市街,走向近日公园,似乎是菜街子有种让她老人家熟悉的“建阳”味道吧。
那年月,被昆明人称做“菜街子”的南通街上,满是国营蔬菜公司的销售网点和摊位,附近包括崇仁街、顺城街、三市街、金碧路的普通群众都在这里购买每日所需的蔬菜。
而在菜街子的两头,各有相对较小的“集体”经营性质的煮品店,分别以出售米线、面条和包子、馒头等为主 。
记得在我上小学前,菜街子靠金碧路一则的小煮品店前,总有几位专门卖黄鳝、杀黄鳝的鱼户,他们的面前总有一个大木盆、一个支高了一些的木板,还有一大桶附近河道里打来的鳝鱼。
当时的昆明人,每人每月只配给500克肉票,故而一般的家庭很少舍得做顿肉吃,大部份都是买的肥肉,切成一小块块,炼完猪油后,将油渣与腌菜、豆豉炒在一起给孩子们吃早点时、稍稍放一点在米线、面条中。
而我们家也只有遇到亲戚、客人来时,父母亲才会把放了很久的老腊肉拿出、再到南通街“菜街子”上买点鳝鱼、豆腐,拿来招待客人。
大约是因为“菜街子”上,终日堆放蔬菜和卖菜的缘故吧,这条街上无论春、夏、秋、冬都要“烂白菜”的味道,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们,稍有不注意便可能会踩在烂菜叶上被摔到。
只是有必要讲一下,在“菜街子”上卖菜的大叔、大孃们,并非象如今这样在房子里卖,而是沿街道一则,摆放着很多的铁架子,天还没亮时,附近生产队或者蔬菜公司,便会拉着小板车、三轮车,将各种时鲜蔬菜运到南通街上,放在铁架子里,供群众选择。
和周边天亮后便逐渐“喧闹”的顺城街、三市街、金碧路、崇仁街相比较,南通街相对有些“沉默”,即没有热闹的车流、人流,更缺乏商业街市的气氛,尤其是到了晚饭后,阴喑的路灯下,更是让人感觉到冷冷清清。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