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南北铜艺双绝”。这门技艺由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岳氏兄弟始创于清雍正年间。它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金)融化后走入花纹图案的刻痕中与铜融为一体,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技术处理后,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因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到民国中期是乌铜走银兴旺发达的时期。那时候在昆明现在的胜利堂周边,就是各类金属工艺汇聚的地方,金店、银店、锡店等等包括乌铜走银,在那里颇为繁盛了几十年。1936年日本轰炸昆明,战乱使得生意人难以经营。好多手艺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改行。手艺人回到原籍以后,即使想要把自己的手艺代代传下去,但下一代人往往觉得从事这个难以养家,不愿意学习,一些手艺就慢慢销声匿迹了,乌铜走银便是其中之一。
金永才在这个时候遇见了自己的恩师——李加汝,师傅曾因战乱而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永才与师傅相遇,他的诚实、热情和虚心求学的态度让师傅倍感兴奋,愿意把毕生绝学传授于他,1982年,金永才正式拜师。
虽然金永才早早就拜师学艺了,但是乌铜走银的配方师傅却迟迟没有交给他。那时候,对于乌铜走银的传承,有着严格的不成文的规定:世代单传。就是说,即使有5个儿子,也只能选一个人来继承;传男不传女,传儿媳妇不传女儿;同时还要选取正直、人品好、聪明、悟性强的人来继承。
因着这严格的规定,掌握乌铜走银技艺的人一直很有限,也为这门技艺添加了更为神秘的色彩。直到1996年,师傅身体大不如前,自知时日无多。有天晚上,他将金永才唤到家中,颤颤巍巍地从床板下拿出一张压了很久的信笺纸递给他,那张纸早已经发黄,想来师傅已经精心珍藏了十来年。金永才已知师傅要将配方传予他了,不觉热血沸腾。此时师傅却拿出一个马蹄钟,指着表上的时间说:“现在是8点差15分,给你15分钟,记熟!”金永才大急,自己识字不多,一看纸上好多字不认识,他只好死记硬背字的样子。15分钟一到,师傅收回信笺,转手置于火上竟烧了!一代配方转眼化为灰烬。金永才急得说不出话:“师傅!我还没记熟啊!”师傅却说:“那是你的事情,这个事情只能用心来记,用脑袋来装,不能留下任何字迹!”
那天晚上,金永才赶紧赶回家,拿出孩子的字典,凭着记忆,一个字一个字的查。从夜里10点多钟,弄到凌晨3点还没弄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接着弄,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不认识的字搞清楚了。为了确认自己没有记错,他在家烧起炉子,照着自己拟出的配方试着冶炼,反反复复十多次.因为乌铜走银的冶炼讲究一个火候,炉温达到500度要放什么材料,达到700度要放什么材料,达到1000度要放什么材料,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其中有一种材料必须要达到1000度以上才能放,且放进去不超过30秒就要出炉,时间超过,那锅料就浪费了。如此反复,过了两三个月以后,配方才正式确定下来。
金永才回忆:本来师傅在身边,有什么弄不懂的可以问问师傅,但遗憾的是,配方交给他18天以后,师傅就过世了。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