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珐琅银器——景泰蓝的“云南前世”

2020

04/28

10:23

来源

云南季

微信截图_20200428100118

提起景泰蓝,联想到的词往往就是国宝,毕竟那些明清时期造型精美的器物,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历朝历代奇珍异宝需求,珍珠玛瑙黄金翡翠等等,即使是中国的瓷器,也有民窑和官窑之分,而唯独景泰蓝,在古代只有皇家宫廷专享,王公大臣概不能外,除了皇帝赏赐之外,私藏景泰蓝有掉头之罪!近年来它更是作为重要会议之时,国家馈赠外宾的佳品,可见它尊贵程度。但就是这样一个,我们认为认为诞生在北京的器物,却是来源于云南的珐琅银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珐琅的历史来源

微信截图_20200427171750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它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随着元朝忽必烈西征时实行唯匠可免政策,这门手艺便跟着工匠传入中国,正是在此后,珐琅的工艺往云南传入北京之后才诞生的“景泰蓝”,也是“掐丝珐琅”的一种集大成的表现。

珐琅的制作的主要步骤

①制胎

制胎是将合格的纯银片(胎)按图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银胎。永胜银器的坯是用木料或铝预先将设计好的效果图按银器制品的大小、样式制成模型、然后融化银锭,提炼纯银,在铁砧上捶打成极薄的银片,用模型压制成设计样式,焊接好后再用车床(车床是自制的铁、木结合的土车床)打磨光滑,制成初坯。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244_meitu_1

②掐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银花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银胎上进行烧焊。用一块钢板固定,板上钻大小不等的孔,将打好的银条(粗细以能穿过大孔为限)穿进钢板的孔中,抽丝,根据需要一般将银丝抽到0.1—1毫米左右才能使用,用抽好的银丝在制作好的银器上按设计的纹样掐丝,放到适合的位置,沿银丝点焊牢固。把掐好的丝,焊接牢固的银器放入梅子水或稀硫酸中煮,待去除杂质后,用清水洗净。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244_meitu_2

③点蓝(上色)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用点蓝笔,点蓝铲,镊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使整个胎体填满色釉珐琅原料是成块状的成品,有多种颜色。首先将块状的原料敲碎,渗水后慢慢研细成糊状,在做好的纹样上填色。这一阶段使用的水极其讲究,只有用带酸性的水制成的珐琅银器才会色泽光洁鲜亮,璀璨夺目。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608

④烧蓝(烧制)

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经过摄氏800-850的高温烧熔,色釉由砂粒状固体溶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填好色后,将半成品装进铁盒内,放在木炭火上,用手拉风箱慢慢升温烘烤。待色料融贴在制品上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珐琅的在云南的传承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822

珐琅银器的制作,一直在永胜县三川镇的民间手工艺人当中,以家族代代相传的方式,血脉一样延续下来。然而,随着民国的动乱、文革的疯狂之后,古老的三川小镇上,很多家族式的传统工艺中断了,一种古老的技艺在民间大面积消失,使得珐琅制作工艺越来越成为濒危技艺,如今尚能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家族,可谓廖若星辰,屈指可数。其中,有一个普通的谭氏家族,让永胜珐琅银器制作的薪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传承着,并且在不断吸收白族、藏族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一点一滴地进行了创新。

谭志平是宫廷御用珐琅银器的谭氏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从小看着爷爷和父亲敲敲打打,银条变成银丝,变成一朵朵花,一件件首饰、器皿,然后仔细地上色。最精彩的部分是烧制,经过800度高温炙烤,器物的色彩发出玉一样的光泽,每一件作品仿佛都有了灵魂。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957

谭氏四代人,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守护着珐琅银器制作技艺这盏摇曳的灯火,照亮的,却是八百年来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哪怕是在经历上世纪的“文化浩劫”不允许制作和买卖的时候,也依然艰难的坚守着制作工艺的星火。

祖辈与父辈的执着,让当时的谭志平看不懂也捉摸不透,直到他见证了这种跨越半个地球,恍如仙人点石成金的神奇技艺,将银与珐琅完美结合。像父辈一样,顺着压模、制坯、造型、掐丝、焊接、上琅、烤琅、洗亮、打磨一路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教训,掐丝的走向如蛛网扑朔迷离,填琅的颜料如魔方五彩斑斓,滚烫的银在模具里流动,叮当的敲打声中又是一年寒暑。

微信截图_20200428101129

不过正是由于这种坚守,让这一延续数百年历史的工艺,得以在当代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除了传统的瓶、罐、壶的形制,谭志平也结合了当代的审美,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项链、耳钉、胸针等饰品。精巧的设计,生动的图案,让这个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谭氏家族作为曾经的皇室御用工匠家族,是至今为止中国唯一完整掌握宫廷古法烧制技艺的传承家族。掐丝珐琅彩银器制作工艺也于2009年入选中国云南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珐琅的价值

微信截图_20200428093734

从最初的设计,到经过最后一件珐琅成品的完成,需要经过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的投入。也是一个匠人的心血体现,对于那些沉不住的人,是无法承受完成这一艺术品,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的。每一下的焊接,敲击,上色,打磨,甚至在完成之后还需要检验,无不在考验着匠人的毅力。复杂的制作手法,使得珐琅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微信截图_20200428100909

而制作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让前面的心血付之东流。手工制作的独特性,窑烧的不确定性,使得每一件珐琅艺术品,都是特别的,只会相似不会一致,那些纷繁的图案,在匠人的手下,变得栩栩如生,镂空雕刻,花鸟鱼虫,这种立体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传承意义。在上百年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从爷爷传到爸爸再到儿子,从小对于制作的一知半解,到最终数年的不断进步与学习,使得自己技术有所提升的过程,取得成就。这种用几乎一生的时间,只为专注一件事的精神,在当下绝对是少见。在这里它早就不是在是那个简单的器物,而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匠人们,坚韧、耐心、不断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