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阿诗玛:撒尼彝族人的经典传说

2020

12/08

14:28

来源

云南季

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摘自《阿诗玛》

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很多传奇的故事,阿诗玛一定是其中为很多人所知的。这部上个世纪的老电影,把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美丽的阿诗玛形象,留在了许多观众的心中,电影中的阿诗玛,勤劳勇敢,和阿黑哥的感情动人,在面对财主和阿支儿子的欺压和强迫时,不屈的反抗精神会让我们动容。这部电影的原型,就是来自于彝族人民的口传诗体的民间故事。

它的主要是讲述了: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便给她取名叫“阿诗玛”。她长得漂亮,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可她只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并在有一年的火把节和他定了亲。可地主家的儿子阿支看上了阿诗玛,对她威逼利诱,阿诗玛仍然无动于衷,后来甚至把她关到了牢里,阿黑赶忙回来营救,和阿支比赛很多项目,都赢过了他,可是阿支不甘心,与父亲热布巴拉继续刁难这对有情人。最后在二人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诗玛共十三章,各章以塑造阿诗玛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从阿诗玛出生、成长、热布巴拉家托海热说媒、抢亲、再到阿诗玛坐牢、拔箭被救、以及回声、将阿诗玛的“一生一死"悲剧命运抒写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动人心魄。在不屈不挠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阿诗玛身上,反映了韩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阿诗玛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虽然,有关阿诗玛传说的版本内容繁多,可是不管是哪种版本都表现了阿诗玛和阿黑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歌颂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作为叙事诗,它运用很多修辞手法,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人物形象也十分丰满,传唱没有固定的场合,可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多种不同场合中传唱、讲述。主要形成了两个流派,一个是民间调,一个是毕摩调,毕摩是彝族的祭司,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在彝族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毕摩通常是世代相传,他们除了负责祭祀占卜外,还要将历史和民间故事编成歌谣口口传唱。毕华玉就是一位毕摩世家的传人。阿诗玛的毕摩调,均是由毕摩传唱的,多用于祭祀、婚嫁、丧葬等仪式场合。与毕摩调不同,民间调是一般民众传唱的,多见于劳动、生活等场合。

新中国成立前,关于这个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学故事,是鲜有人知道的。直到1953年5月,为响应政府号召,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深入到路南县彝族撒尼人聚集地区,发掘搜集到有关阿诗玛的原始资料20余种,归集整理后于1954年出版。再后来到1959年,又被散文家李广田整理出版了叙事长诗《阿诗玛》而广泛流传,甚至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流传。1964年更是诞生了我们熟悉的同名电影,使得她的故事不仅仅局限于撒尼人之间,在云南地区,甚至是在整个全国都广为流传。可以说这次的搜集整理,真正意义上把阿诗玛从撒尼人口语相传的传说中写进了文字里,这也是对阿诗玛文化的一次挽救。

它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下石林风景区也成为了阿诗玛文化的符号,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更有相关的品牌以她作为标志,成为了一张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旅游名片,而传统的阿诗玛的唱诗,每年当地会专门组织传承人进行教学等,希望能够在未来,依旧能够完整保留下这一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故事。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