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在这个节日里 泼水就是祝福你

2020

12/22

17:15

来源

云南季

在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节日中,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盛大的,就是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上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互相泼水,来祈求来年的幸福快乐,那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呢?我们还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很久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这个传说极具有想象的色彩,事实上我们更认可的泼水节起源,是由于小乘佛教传到西双版纳而衍生出来的节日。因为泼水节在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泼水节的流程一共有3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举行,每一天都有固定的活动内容。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还有万人大赶摆、少女选拔赛、放天灯、放水灯等富含民族特点的活动。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泼水活动,对于越来越多的外来旅客,来西双版纳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参加这场湿身大狂欢,人们会拿着水枪或者盆,将水泼向周围的朋友,泼水的人会全副武装,不嗨不罢休,欢乐的笑声飘荡在西双版纳的上空!而对当地的青年男女来说,丢包才是他们喜爱的重头戏,“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狂欢活动期间还穿插着傣族独特的舞蹈表演,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整个泼水节节庆活动,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今天能够较好的保留下来,实属非常荣幸。在2006年,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这一节日传承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地重视旅游业与泼水节的结合,每年都会吸引一大批的游客前来,甚至成为了一张代表性的名片,走向了世界,无形中也就让这一非遗节庆活动,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当地的就业、经济发展,实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