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壮族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

2021

03/03

11:14

来源

云南季

壮族有语言,但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文字。从唐宋时期起,壮族人民利用汉字的形、音、义和六书构字法构造出种方块壮字,在民间流传使用。如田”,壮语称“那”,写成上“那”下田”,由上音下义构成,这种文字被运用于记录壮族民歌、故事、传说、典籍(比如《布洛陀经》《鸡卦经》),书写经文、契约和记账等,用途广泛又十分方便。于是,记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手稿便应运而生,这类手稿和书写技艺主要掌在少数懂汉字的乜满(女祭司)、博摩(男祭司)和歌手手中。

故而对一般人来说,意欲了解本民族本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有关知识,听民间祭司、歌手说唱是最佳方式,由此也渐渐形成一种千百年不变的歌手唱歌众人听歌的风俗,进而演变成壮族离不开的生活文化符号口传民间创世史诗依论者渡就是在这样丰饶肥沃的民俗土壤中诞生并千古盛传不衰延续至今的。

《濮侬论者渡》一般在岁时节庆、丧葬礼俗、婚礼仪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活动中唱通。涉及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原始观念、习俗;涉及生产科技、历法还涉及伦理道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发展;解释生命与生态平衡延续及古远信仰风俗等。史诗分为60段,每段都有壮语诗歌名,内容涉猎广泛。《濮侬论者渡》完整演唱需要三天三夜。民间歌手经常把传统唱法与当地方言、民歌小调相结合,根据不同场合进行演唱,变化丰富,独具韵味。摩公在原始宗教祭祀、丧葬礼俗中的演唱风格古朴自然,具有神秘的色彩。一般只需二至三个曲调,加经文吟即可完成。曲调多是五声音阶构成,一句弱起长腔作为引子,旋律以重复、模进的方式向前推进。丰高的村词配上壮语五言律诗(歌词),亦诗亦歌,极富韵律。

《灒依论者渡》是壮族濮依人的历史纪程,属于记录早期濮依人群社会形态与生活文化状况的百科全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亦是濮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口传教科书。对传播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风俗规范,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向心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