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一双巧手点石成金,100元“废料”变360万珍品

2018

12/18

16:40

来源

云南季

杨树明,1973年出生在云南省腾冲县腾越镇的一个小山村里。

  杨树明的父亲是一位能工巧匠,受环境的影响,杨树明从小就爱上了画画。他时常用木炭、瓦片等在自己的墙上、地上涂画,有时还会用小刀将黏土、萝卜等雕刻成各种动物的形状。

杨树明5.jpg

  1991年,高中毕业的杨树明离开了学校。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好先帮早已放弃制竹行业的父亲杀猪。

  可能是“命中注定”,正是因为杀猪才让杨树明有机会接触到了玉雕。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杨树明杀猪的摊子对面有一个餐厅,当时有许多人经常在里面学习玉雕。

  这些人几乎每天都在桌子上画一些吉祥图案,如福绿寿喜、花鸟鱼虫。看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杨树明受到了极大感染。他想:“学玉雕不仅可以画画还能赚钱,而且工作比起杀猪要体面许多。”

  于是,杨树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为了支持他,家里东拼西凑了1500元,让他去腾冲县玉器厂学习玉石雕刻。正是这份对画画的喜爱和家人的殷殷期盼,才让这个“杀猪匠”成为了日后众人称赞的玉雕大师。

  刚来到玉器厂,杨树明只能雕一些小生肖。而且要先在上面画出雏形,然后再顺着线条雕刻,并且大部分时间只能在下机器后私下去找师傅指点,听到心里后,再回家自己琢磨。

  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很多玉雕的技法。此外,为了发掘灵感,他还会去城里的老宅或寺庙,看花窗上、门头上镂刻的花纹,以及建筑物上的浮雕和圆雕饰品。

  离开玉器厂后,杨树明选择了自己创业,他在腾冲珠宝交易中心开了一间10平凡米的小店。他一边创业一边继续学习,在此期间,杨树明积累了大量的雕刻资料、各种玉器图案、石雕。

杨树明4.jpg

  然后他开始利用资料,将很多图案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进行再创造。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杨树明在翡翠雕刻界也开始小有名气,但最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是下面这件事。

  有一次,杨树明在翡翠市场闲逛,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被商家当做“废料”处理的翡翠毛料。这块翡翠料子里有很多的“米芯子”和“棉”。

  而“米芯子”是翡翠中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密密麻麻的斑点;棉是翡翠中的絮状物。这两种都属于翡翠的杂质,会大大影响翡翠的价值,最后,杨树明以100元的价格将其买下。

  可能杨树明当时买这块料子的时候,也属于“冲动型”消费,就像女人看见衣服就想买是一个道理。结果,这块料子买回来后一放就是一年。

  在一个寒风瑟瑟的雪夜,杨树明突然来了灵感。他想起了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又想起了那块布满米芯和棉絮的“废料”,当即就操起手头的工具,对着那块废料雕琢起来。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经过杨树明将近两年时间的耐心巧妙雕琢,翡翠料子原本的杂质,变成了天空中飘扬的风雪。

杨树明1.jpg

  根据翡翠料子的色彩差异,杨树明更是巧妙的将“树”“带着斗笠的老人”“山体”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个已经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诗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后来,杨树明以2万的价格,把这件《风雪夜归人》转让给了朋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作品最终以360万的价格在香港拍卖行被人买走。

  从100元的“废料”到360万元的珍品,杨树明一手创造了这个“点石成金”的传奇。而他也凭此在翡翠界名声大噪,成为了享誉全国的玉雕大师。

 

杨树明部分作品:

《龙骏》、《东方朔》、《鹦鹉》、《人生如意》、《笑狮罗汉》、《观音》、《释迦牟尼》、《十八罗汉》、《伏龙罗汉》刊于《中国宝石》42期,《降龙罗汉》刊于《云南珠宝文集》封底,《蜥蜴》、《风雪夜归人》 、《荷塘清趣》、《诗友图》等

 

获奖记录

2006年10月 作品《南海观音》在中国玉器"百花奖"中获金奖。

2008年11月 作品《赤壁怀古》荣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

2008年11月 作品《童子观音》荣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

2008年7月  获"亚洲珠宝玉雕大师"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 获"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1年9月  获"云南玉雕大师"荣誉称号。

2012年6月  获"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2年   作品《问路》荣获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评选金奖。

2013年7月  作品《荷塘系列》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等。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