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德钦民族的豪情——托顶藏族酒歌

2021

03/09

17:06

来源

云南季

“托顶藏族酒歌”流传于德钦县托顶傈僳族乡。藏族和傈僳族作为这里的世居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共谋发展,流传着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区域文化。

每逢新春佳节、乔迁新居、婚丧嫁娶,都要完成“鲁”、“琼日”(敬酒歌舞)、“才啦”(锅庄)、“日”(弦子)、“学鲁”(情舞)、“卡加”等传统文化活动,届时拖顶人将捧上醇香的美酒,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给来自八方的朋友唱起优美动听的酒歌,使客人们迷醉其中、流连忘返。“酒歌之乡”的美誉也由此响彻四方。

托顶酒歌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拖顶藏族酒歌“琼日”是在吐蕃时期藏王在神川都督府辖地筹建“神川铁桥”时传入的(“神川铁桥”:据史料记载在今丽江外塔城、维西其宗、德钦拖顶和香格里拉五境相接的金沙江上某处)。而后在上世纪初备受当地土司的推崇,成为当地独有的藏族歌舞形式。

拖顶酒歌的歌词、曲调、舞步动作和表演场合、表演对象主要是喇嘛上师、达官贵人、村中长辈,其核心是“礼仪”。拖顶酒歌的歌词和舞蹈动作融入了当地元素。以前,拖顶酒歌只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拖顶村的“达金”活动中才能开展,是“达金”活动(盛大的射箭节日)中不可或缺的议程内容,而一般的节日、婚庆等活动中都不能表演敬酒歌,而且只有拖顶村的人才会唱,才会跳。这是因为以前的土司王本登就是拖顶村人,他认为该敬酒歌是献给尊贵人物的礼遇,一般场合都不适合表演。

拖顶酒歌是一种无伴奏,有辅助性舞蹈动作的敬酒歌。流传在德钦藏区的敬酒歌基本动作一般都是弓腰屈膝,曲调弛缓,就便是在踢踏时也是庄重缓慢;而拖顶酒歌则是抬头挺胸,节奏欢快,最后的“农日”更是肢体动作幅度极大,踢踏节奏激烈,摆脱了藏族传统酒歌的束缚。

拖顶酒歌的表演者由青年男子担任,表演队伍通常由20人左右组成。表演者统一着装,头戴金边帽,身着右衽藏红色氆氇楚巴,足登长筒藏鞋,内穿白色长袖衬衣,踏足甩袖,引吭高歌。

拖顶酒歌共有九支曲调,每首都有固定的歌词和舞蹈动作,表演的时候也有固定的顺序。

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传承人斯那定主曾多次参加州、县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1982年同初楚、松巴、鲁茸尼玛三位老艺人参加德钦县首届民间文艺汇演,表演的拖顶酒歌荣获一等奖;2007年参加州庆文艺汇演并获奖;2008年由他指导的拖顶乡代表队表演的酒歌,荣获“唱响德钦”文艺比赛一等奖;在拖顶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中,斯那定主和他的徒弟每每都是满载而归。

斯那定主于2014年被德钦县命名为拖顶藏族酒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除了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拖顶藏族酒歌,他还主动把自己所掌握的酒歌、锅庄等技能传给了儿子和前来学习的年轻人。目前,包括其儿子取美在内的众多新一代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正健康的成长。拖顶藏族酒歌,在斯那定主等一辈又一辈艺人的坚持下,正焕发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