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原来版纳也有如此“野”性的一面!

2018

07/16

15:52

来源

云南季

在中国,98%的傣族人民聚居于西双版纳。这个被称为“水的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它依靠原始的自然风光吸引大批游人前往,却凭借独特的美食让游人记住版纳的味道。张光直先生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透过美食,依稀可以看到版纳千百年来最原始的美食过往。

 

11.gif

傣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热带季风气候给西双版纳水稻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作为一个盛产水稻的民族,稻米自然成为傣族人主食。而傣家人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稻米的清香、软糯发挥到了极致。在田间劳作的傣族人会把用芭蕉叶包裹煮好的糯米饭带入田里作为午饭。冷掉的糯米更有嚼劲、香软可口、耐食易饱,配上腌菜或酱料,最是那糯米满口香之间涌出腌菜的酸爽让人难以忘怀。

 

22.jpg

糯米饭是傣族人品尝糯米清香最直接的方式,而糯米与竹子似乎才是最佳的搭配。版纳最不缺的就是竹子,从日常家具到房屋建筑,用竹子做的用具随处可见。而傣族这么一个聪慧的民族,如果竹子与吃不沾边似乎有点说不过去。竹筒饭就是糯米与竹子的完美结合。

 

33.jpg

对竹筒饭最初的印象还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经菩提城,主人寇员外招待师徒四人的就是竹筒饭,当时就对这独特的吃法充满了好奇。香糯竹是云南特有的竹子,也是傣家人做竹筒饭最好的材料。砍下一节香糯竹,加入适量的糯米和水,放在火堆里面烤熟,水干了饭也就熟了。米饭被竹膜包裹,竹子的清香与糯米融合,满口都是大自然的味道。而在竹筒饭里加入猪瘦肉,则是傣家人招待客人的珍贵美食。

在傣家人的餐桌上,可以少了肉食但是不能少了喃咪。喃咪是傣族特有的酱料,相当于汉族人吃的蘸水,只是蘸水偶尔出现在餐桌上,喃咪却是傣家人一餐都不能少的调味品。就连傣族的众多民间歌手“赞哈”都唱到“吃饭没有喃咪,就像生活中没有爱情,日子都没有味道……”

55.jpg

喃咪的种类有很多样,喃咪帕(螃蟹酱)、喃咪布(菜子酱)、喃咪南诺(酸笋酱)、喃咪图拎(花生酱汁)……这些制酱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加入姜、蒜、小米辣等调味品,既能让各种食材味道充分碰撞激发出喃咪独特的醇香,又保证了食材的原生态。正宗的傣味大餐,每一道菜都有一份相应的喃咪相匹配,喃咪越多说明这一餐越美味、越正宗。喃咪在傣家人的餐桌上分量不多,价格不贵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既能做富贵人家盛宴中的“点睛之笔”,也可以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大众美食。

 

66.jpg

而关于喃咪的诞生也有一个关于富贵与贫穷碰撞而产生的故事。相传800多年前,勐罕土司命令承担烹饪劳役的曼乍寨,每家做一道新颖可口的菜肴,在开门节送进土司府,让各勐来的土司头人品尝。寨中一对无儿无女的贫穷老人,就把菜地里唯一的老青菜砍回家,洗净剁碎放进土锅里烧火熬煮,煮了很久才熬成一锅青菜糊。老人家搯一碗青菜糊,加些盐巴、辣椒、蒜泥、大芫荽等调拌均匀,战战兢兢地端进土司府去交差。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土司头人,被这道从未见过、从未吃过的菜所吸引,就用黄瓜、萝卜和糯米饭蘸着尝了一口,都对它独特的酸香回甜味道赞不绝口,之后将它命名为“喃咪帕”。

 77.jpg

喃咪的制作历史悠久,它原始的味道也更加珍贵。为了让独特的喃咪代代传承,在2014年西双版纳州就把喃咪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曾说“蚂蚱当做下酒菜”,爱好吃虫的云南人把能吃的虫都吃了个遍,而版纳就是其中的典型。大多数人看到虫子都躲得远远的,但是虫子碰见了版纳人或许都得瑟瑟发抖吧!版纳的百虫宴并非有上百种,但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是有毒的也逃脱不了被吃的命运。这些危险又美味的东西不仅是傣家人最好的下酒菜,也是大排档上诱人前来的美味小吃。别看这些虫子长得千奇百怪,它所含有的丰富蛋白质是其他东西所不能比的。

 

88.jpg

版纳——这个云南最南端的地方,有着最原始的森林,最生态的食物。有机会来一趟版纳,体验一次版纳的“野”吧!

(责任编辑:杨建梅)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