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章哈——傣族动听的歌

2020

12/22

17:11

来源

云南季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叫孔雀公主的电影风靡了整个中国,神话般的傣族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的观众。这部电影是根据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木诺娜改编的,它源自于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那就是傣族章哈,章哈直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会唱和会唱歌的人。在西双版纳地区称傣族歌手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傣族歌手演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关于章哈起源,从传说及其它有关资料来考证,大约产生于公元6世纪至8世纪之间。第一阶段是傣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和群众的需要,在群众中孕育和培养了章哈。第二阶段是15世纪初,傣族群众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之前,傣族民间已形成了章哈习俗。第三阶段是15世纪上半叶以后,从民间已有章哈的习俗向半职业化歌手转化。第四阶段是15世纪中期以后,地方政权与神权结合,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民间歌手被纳入领主法规管辖范围,章哈上升为社会制度的一环。第五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章哈和其他劳动者一道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成为新时代的歌者。

傣族章哈的演出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和赛唱三种演唱形式。根据伴奏乐器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傣族拉弦乐器“玎”伴奏,演唱内容多为山歌、情歌,多表达小伙子对姑娘倾诉衷肠之情,称作“哈赛定”;另一种以“筚”伴奏,称作“哈塞筚”,既有即兴演唱,也有程式化的祝福歌、祈祷歌,还有固定本子的叙事长歌等,多在喜庆场合演唱。傣族章哈演唱时,章哈双腿盘坐,手持扇子遮脸,等伴奏的傣族单簧吹管乐器“筚”吹响前奏后,就亮开嗓子唱起来。无表演动作,完全靠歌声感染听众或击败赛歌对手。

傣族章哈的传统曲目中,有代表性的是叙事长诗中的《兰嘎西贺》《吾沙麻罗》《召树屯》《嘎龙》《葫芦信》《松帕敏和嘎西娜》等大型唱本,这些唱本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引人入胜。如《兰嘎西贺》(意即“兰嘎地方的十头王”)展现了错综复杂、气势磅礴的战争场景,歌颂了正义,赞美了坚贞的爱情,揭露了以“十头王”为代表的残暴势力的罪恶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傣族章哈还有一批具有社会功能、供人们在不同社会活动中演唱的曲目,如:《请神歌》《礼貌歌》《婚礼歌》《贺新房歌》《升和尚歌》(庆贺孩子进佛寺当和尚的歌)《开天辟地歌》《凤凰情歌》等,这些曲目紧贴人民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傣族章哈这一艺术形式在傣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双版纳州傣族群众每逢民间重大活动,如贺新房、升和尚、赕佛、结婚、庆丰收、小孩满月、节庆等都要请章哈到场演唱,以示祝贺。唱词内容囊括傣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是即兴发挥。据调查,在我州被群众公认的章哈有1000多人。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傣族最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它兴盛时期曾产生过康朗甩、康朗英、波玉温等享誉全国的著名艺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章哈的发展趋向现代化和通俗化。在泰缅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傣语流行歌曲流传开来,使传统章哈面临严峻挑战,创造性地继承源远流长的章哈艺术的紧迫性日愈凸现。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章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