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乐作舞丨彝族哈尼族的狂欢

2020

12/25

17:12

来源

云南季

虽然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同样也有会相似的东西出现,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就都有关于过这个节日的记载,今天说的这一种舞蹈,同样是属于两个民族的,它就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红河的乐作舞。

“乐作”的称谓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哈尼语音译,“乐”是大家之意,“作”是玩跳之意。“乐作”就是大家来跳乐。据说在彝族中“乐作”这一名称是石屏、建水人称红河南岸彝族舞蹈的别称。经过近百年的演变,“乐作”在哈尼族、彝族群众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舞蹈名称。当地汉族人民称这种舞蹈为“龙纵”,又认为是欢乐的动作,故也叫“乐作”。乐作舞的动作颇似蜻蜓飞舞,因此还有叫做“蜻蜓舞”的。

“乐作”是男女青年们主要娱乐活动之一。男子可以从年少一直跳到年老,妇女在做母亲以后就不能再跳。它将歌唱、器乐和舞蹈三者紧密结合,舞时有一定顺序,舞蹈开始前先以抒情性的歌唱开始,有乐队伴奏,乐队人员不参加舞蹈,一般只随着伴奏的节拍摇晃身体,以高昂的帮腔助兴。舞蹈柔和而轻盈,膝盖伸屈富有弹性,舞动的手臂和蜻蜓振翅,姿态优美,特色浓郁。舞者边跳边唱,间或拍手,激烈时,相互对穿;忽停,忽动,并自转一圈。图形基本为圆圈,有时交错对穿,有时翻身自转,欢乐时,还唱着“噻、噻、噻噻”的歌声。乐作舞,伴奏乐器有笛子、巴乌、二胡、三弦、四弦、草杆、树叶等,配以手掌拍打节奏。跳舞者和围观者击掌合拍,由领舞者跺脚示意动作的变换,每个舞蹈动作都没有固定的名称。在舞蹈时脚跺跳刚健有力,整个风格深沉稳健,粗犷古朴。男子舞姿潇洒刚健豪迈,女子舞姿轻柔优美飘逸,韵律刚柔相济,气氛十分热烈,欢快动人。参加舞蹈的人数不限,多的时候会双圈或数圈围着进行,场面十分壮观,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

云南省红河州的彝族与哈尼族同胞,在喜庆节日,赶街集市活动中或劳动间歇的田间地脚,或收工回村的路上及村头寨尾都会跳“乐作”。通过跳“乐作”,人们交流了感情,传递了思想,并可以消除劳作一天后的疲劳,同时,乐作舞又是当地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特殊形式。通过舞蹈能够传达感情,沟通心意,由此可见这种舞蹈形式来源十分的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是就是这种“接地气”的舞蹈,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许多新一辈的年轻人对这种舞蹈丧失了兴趣,也就不会去学习和传承,只能靠表演团队和民间的组织,自发的去开展相关的活动,其发展情况的确不容乐观。当地的政府也进行过一系列的尝试,比如在“哈尼十月年”活动时举办万人跳乐作舞活动,吸引游客来感受这种独特的气氛,将它列入学校的课间操内容,让孩子们对乐作舞产生兴趣,都是希望能够将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