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乌铜走银传习馆简介

2019

01/29

09:36

来源

云南季

  乌铜走银,是流传于云南省民间的一种著名铜制工艺品加工工艺,至今已有280多年历史,也是昆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或金水填入花纹中,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与稀少的成品数量相对应的是掌握这门民间技艺的工艺师也屈指可数,全昆明也仅六七人, 乌铜走银第六代唯一传承人金永才已年近六旬。金师傅在官渡古镇租用了一栋三层共260多平方米的小楼作为"乌铜走银传习馆",集加工、销售、展示、传承为一体,以此为基地,开展相关业务,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乌铜走银这一濒危工艺和非遗项目。

  云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量和质量并不输给发达地区,但由于长期缺乏培育期,民间传习馆在发展中常常陷入困境,因此,更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扶上马再送一程"。"本土传习馆肩负着艰巨的使命,但是传习馆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奶粉期',传习和传承事业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师傅金永才在官渡开办传习馆是自己掏钱,他在非遗领域的其他朋友开传习馆也大多处境艰难,自己主持的晋宁乌铜走银传习馆挂牌开业以来也有不少困扰……"我们这些传习馆的带头人,其实都怕重蹈当年田丰文化传习馆的兴衰覆辙。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真要拎出来抖抖,其数量和质量完全不输于发达地区。但由于西部边疆地区长期以来发展滞后,我们的非遗文化产业缺乏培育期,传承人更显经济实力不足。"

  非遗文化的传承并非朝夕可就,尤其是像乌铜走银这样的特色手工技艺传习更是旷日持久。馆长李从仲说,昆明非遗传承期待"放水养鱼",建设传习馆需要足够的"奶粉期"。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应对民间传习馆"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传习馆在阳光和雨露滋润下加快发展壮大,令更多传承人成长起来并走向社会,以此推动非遗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