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余音绕梁,大山深处的呐喊——傈僳民歌

2020

04/24

16:05

来源

云南季

  兰坪县地处“三江”并流的腹地地区,是一个周围环山,雄壮巍峨的粗犷之地,气候干燥,加之生态恶劣,诸多因素造就了在这里生活的傈僳族人民骨子里的豪爽。

傈僳民歌1

都说侠客常常以“血里带风”的形象出现在文字和影视作品中,生活在这里的傈僳族人民,同样也有着自己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奔放与热情。环境的艰难,造就了他们练就了飞走大山大箐的本领,也养成了豁达乐观的性格,从来不向贫困与苦难低头。每当与傈僳族群众欢聚,高歌狂舞,喝大碗酒,就会忘记所有的不幸和忧愁,尘世的恩恩怨怨和庸俗就抛掷云外,幸福弥漫全身!

傈僳民歌2

能歌善舞的傈僳族同胞天生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对于在20世纪在之前都没有文字的他们来说。以口相传的唱歌,就成了一种最好的表达自身情感的载体,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需要过多的文化积淀,信口就唱,显得更加的有民族的随性气质。

 傈僳民歌3

这种无目的、信口而唱的民歌,传达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历史变革。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充当着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无论是在田间,在山上,随时随地可以唱,随时随地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快慢不同来表现内心的欢乐、喜悦或是苦闷与忧愁,可能是今天庄稼丰收的喜悦,也可能是遭遇变故时的忧愁,就用着再简单不过的形式,让听到的人即使不明白他们民族的语言,也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木刮、优叶、摆时三大调是在傈僳民歌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不同的类别

 傈僳民歌4

木刮是傈僳族民歌的—种。属叙事歌。傈僳语直译为古歌或古调。多南老年或中年人在喜庆节几时边饮酒边唱。有时歌手对唱通宵达旦。内容主要是叙述历史、家谱或婚丧、生产习俗等。傈僳族的许多叙事长诗如《逃婚调》、《生产调》、《打猎渊》、《盖房调》等都是用这种歌唱形式们代代相传保存罕今的。木刮曲调古朴庄重,具有吟唱的特点,曲词结合紧密。

傈僳民歌5

优叶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一类由中老年人围坐火塘边一面饮酒一面对唱,主要内容是追述旧时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傈僳民歌6

摆时则是主要出现在平时及节日集会、庆祝丰收、男婚女嫁等喜庆的场合歌唱,歌词内容广泛,曲调热情奔放。“摆时”多为集体性的男女对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娱性独唱。歌唱内容分为传统叙事长诗,以及多以爱情、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即兴编唱。

 傈僳民歌7

想象一下在年节的喜庆气氛中,喝酒摆宴,尽情享受新年带来的喜悦,围坐在火堆旁,唱一曲傈僳的民歌,讲述过去的辛苦与劳累,赞美所取得的成果;或是小伙遇上了心仪的姑娘,忍不住为她唱上一首自己创作的民歌,好像一时间各种复杂的心动、思念,害怕被拒绝的担忧,都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这就是傈僳族民歌的独特味道,其中饱含生活的酸甜苦辣,曲调或热情奔放,或低沉缓慢,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带给你的是听觉的绝妙享受。

傈僳民歌8

傈僳族民歌作为怒江不可少的文化符号,至今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份山谷之间独特的歌声,承载的不仅仅是作为音乐的意义,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渊源、相关的习俗,还有日常的情感表达,这其中的复杂性,绝对是一座可以深挖的宝藏。

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我文化遗产之后,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慢慢的走向正轨,不管是专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编撰,整理成册,还是成立相关的艺术团,参加系列演出活动,使得这种大山深处的艺术走了出去。而近年来借助新兴的媒体平台,同样有许多了解民歌的年轻人,怀揣着把这个艺术展现给大家的梦想,通过参加歌唱节目,拍摄短视频等多种的形式,使得傈僳民歌为更多人所知。传统的保护与新时代的创作融合其中,形成了不错的趋势,相信一定在多方的努力下,傈僳民歌一定在未来会有崭新的发展。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