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绕三灵丨白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

2020

12/24

17:03

来源

云南季

“大理白族绕三灵”是白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在节日的三天里,洱海周围的白族民众额贴太阳形状的图案,头戴祈祷五谷丰登的花帽,携带象征生殖力量的葫芦,从各个村子徒步前往朝拜“三都”。 第一天在 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附近绕“佛”,第二天在 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喜洲河矣城村洱河祠(仙都)绕“仙”。在这3天里,"绕三灵"的人们要行走四十多公里路程,吹吹打打,载歌载舞,对歌应答。

 第一天

在花柳树老人的带领下,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早展,聚集到大理古城城隍庙,点燃香烛,准备行装。接着整个队伍沿着山麓向北,先到佛都崇圣寺燃香祭拜;继而再北行约16公里,到达苍山五台峰下的朝阳村本主庙祭拜“抚民皇帝”本主,称为“南朝(拜)”,再往北到庆洞村,祭拜佛教寺庙圣源寺以及被称为“神都”的庆洞“本主”庙,称为“北朝(拜)”。然后,在寺院内外场地,打“霸王鞭”和“金钱鼓”,跳扇子舞、唱白族调子,傍晚在神都周围埋锅造饭,当晚即夜宿庆洞庙宇和四周野地树林中。

第二天

四月二十四,祭灵的队伍陆续从庆洞出发,向东北行进,中途绕拜喜洲古镇的“本主”九坛神,在四方街短暂休息、对歌后,一路歌舞走出古镇,向东到达洱海边的河涘江村的“仙都”洱河神桐,祭拜象征洱海之神的斩蟒英雄段赤诚本主,村里的洞经音乐社在古戏台上演“洞经”,欢迎“绕三灵”队伍的到来。傍晚在洱海边、寺院周围安营造饭,晚上对歌、跳舞,通宵欢唱。

第三天

四月二十五,人们选购民间布扎、泥塑、纸花等小工艺品带回给家里未能来的亲友,让亲友也沽点“绕三灵”的“福气”,得到神灵的保佑。“绕三灵”队伍再陆续从河涘江村出发,向南到大理城北洱海边的马久邑村,祭拜这里的本主保安景帝,这天也是马久邑村本主节,村民们扎花轿将本主接到村里,供“绕三灵”的群众祭拜,最后再各自分散归家。

旧时,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从苍山脚一直绕到洱海边。在大理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绕三灵的内容涵盖了节日文化、民族历史、风俗礼仪、宗教信仰、农耕祭祀、音乐舞蹈等类型,是白族人民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对相关的民族研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绕三灵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影响,活动规模逐年缩小,许多古老的活动内容逐渐消失,绕三灵的传承面临危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名录后,大理州组织了一系列对它的传承保护措施。大理州文体局、大理州白族学会等,组织遗产持有人捐款,并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对绕三灵主要活动场所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挂牌进行保护;组织了绕三灵的专题调查,收集、采录了相关影像资料及传承人档案;以赵丕鼎等为代表的传承人在当地社区开办了培训班、传习所,教授绕三灵的相关表演技艺;大理市大理镇、喜洲镇庆洞村等社区、学校等群体,定期自发组织开展绕三灵技艺的传承活动,鼓励青少年学习绕三灵相关的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即将消失的现状得到了改观。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