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老昆明记忆|乒乓球往事

2023

11/30

10:24

来源

云南季

 微信图片_20231130102311     虽然说“往事如风,转眼即逝”,可童年时那些与乒乓球,相关联的一些往事,却还偶尔会“入侵”到我的脑海中。

        50多年前,那时的昆明市顺城街布新小学有两个操场,每个操场都有四到六张水泥乒乓球桌,每逢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去“争桌”。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他(她)们的爷爷辈是怎样练习打乒乓球的。

         当时的孩子们,很少能在学校的水泥预制的乒乓球桌上打球。

        一般都只有在上体育课时,才能在老师指导下上桌,或者在课余时通过“争球”,才能去打乒乓球。

        我当时乒乓球打得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同学们“争球”争到桌子,然后我去揍个数,打双打和单打。微信图片_20231130102324

         当时我们打“乒乓球”用的都是“光板”,而且很多同学用的还是家中父母,用三层胶合板粘在一起的那种。

       这是因为买个“乒乓球板,哪怕是“光板”,都要8角钱,而单面的带“胶面”的乒乓球板则在1元8角钱以上。

         当时的一个普通家庭按5口人计算,每月要30元到35元,这意味着四块稍好一点的、带胶面的乒乓球拍就是一个人一月的生活费。

        孩子们所练习的最多的是“抬球”、“拦网”、“发球”,或者是往墙上打球,偶尔也会在院坝内的大石坎上互相打球。

        而后到五年级时,父亲从“五.七”干校被“解放”回来,听说我喜欢打乒乓球,便带我去宝善街口的体育、文化用品商店,为我买了一个有“单胶”面的乒乓球拍和一双44码的高帮白回力鞋,以致于我在半学期内每晚都会抱着球拍睡觉。

        后来升学到了昆明第十三中学,打乒乓球的同学,相对于在布新小学时,似乎是少了许多,也无需一下课就去“争桌”了。

         当时和我经常在一同打乒乓球的就那么几个同学,周富民、龚汉卿、温正学。

         但多少有点遗憾的是,老同学龚汉卿后来从昆明轧钢厂出去后,一直在开出租车,而且至今没能再相逢。

        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球拍上的胶皮难免会受损,龚汉卿的父亲在皮鞋一厂工作,只要球板、胶皮“张了口”,他拿到家中,很快便能修好。

        有一次,他看到百货大楼卖的“高档”双环球拍胶皮与木板间还有一层海棉,便让我把球拍给他,然后拿回家中加了层海棉。

        我和温正学试用过后,感觉乒乓球的旋转速度更快,弹跳效果也更好了。

       再后来,我便经常带他们一起去五华区“革委会”的会客室、阅览室内,用标准的木制乒乓球打球,我们三人的球技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

(特约编辑: 张耀辉 李红戟)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